中國甘肅在線岷縣訊 在群山環抱的定西市岷縣申都鄉申都村,一場以黨建為筆的基層治理“蝶變”正在悄然發生——曾經的矛盾調解難、產業增收慢、環境整治散等問題如何破解?如今的村莊為何能讓群眾從“袖手看“變“動手干”?答案就藏在一套“1234“工作法里。
錨定“1條主線”,串起治理“紅脈絡”。
申都村把“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提質增效”作為貫穿始終的“紅線”,讓支部真正成為“主心骨”。通過規范“三會一課”、深化主題黨日、建立黨員聯戶機制,織密“支部委員+黨小組長+黨員中心戶”三級聯動網,讓黨建與村事同頻共振。村黨支部牽頭制定《發展三年規劃》,列出產業、環境、民生等12項任務清單,推行“黨員包片+群眾點單”服務模式——群眾提需求,支部派任務,黨員抓落實,讓“紅色承諾”變成“幸福賬單”。村頭那座亮著暖光的黨群服務中心里,便民服務站、調解室等功能區24小時“不打烊”,成了鄉親們最愿去的“暖心驛站“。
建強“2類主體”,激活治理“雙引擎”。
一頭抓“關鍵少數”,讓村干部從“新手”變“能手”。村里推行“老帶新”傳幫帶,組織產業發展、矛盾調解等專題“經驗茶話會”,用“線上學政策+線下練本事”的方式,把年輕干部放到產業扶持、民生服務一線摔打,現在人人都能“說得出政策、辦得成實事”。另一頭聚“鄉賢力量”,把老黨員、致富能手、村民代表“擰成繩”,成立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等“四會”組織:議事會搭起“村民說事”平臺,把家長里短變成發展良策;紅白理事會修訂村規民約,讓“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成了新時尚;道德評議會評“最美家庭”,讓孝老愛親的故事傳遍村頭;禁毒禁賭會聯合派出所“以案說法”,給鄉親們筑起“法律防火墻”。曾經“各掃門前雪”的村民,現在爭著當“治理合伙人”。
抓實“3項重點”,耕好治理“責任田”。
產業是增收的“根”。申都村瞅準山區氣候優勢,黨支部帶著鄉親們種出240畝中藥材標準化基地、40畝當歸種苗繁育田,188戶脫貧戶跟著“沾了光”,腰包一年比一年鼓。環境是臉面的“鏡”。村里下狠勁治“臟亂差”:配了5輛清運車、200個分類桶,黨員帶頭拆殘墻、清垃圾;每月“紅黑榜”一貼,衛生先進戶拿積分換油鹽,現在連80歲的張大爺都主動給院壩“洗臉”。民生是暖心的“秤”。30戶監測對象家家有“專屬方案”,產業扶持、就業培訓“精準滴灌”;便民服務中心能辦社保代繳、臨時救助,三年幫21戶95人消除致貧風險,群眾都說“有事找支部,心里就有底”。
用活“4項辦法”,打通治理“中梗阻”。
給干部“松綁”——規范牌子、精簡群聊、減少報表,讓村干部騰出更多時間走家串戶;把網格“織密”——6個基礎網格配專職網格員,政策解讀、應急演練常培訓,小事網格辦、大事支部管;讓村務“透明”——公開欄、大喇叭、微信群“三管齊下”,村規民約、集體收入“曬”得明明白白;把普法“做活”——黨員組成“田間宣講隊”,搬著板凳講法律,微信群里推政策,現在鄉親們都說“法在身邊,理在心里”。
從“1”條主線到“4”項辦法,申都村的故事里,有老黨員帶著新手干部走田埂的背影,有鄉賢在議事會上爭得面紅耳赤的熱乎勁,有脫貧戶在藥材基地數錢時的笑臉,更有全村人共建家園的同心力。鄉親們常說:“支部搭臺,咱們唱戲,這日子才有奔頭!”
親愛的鄉鄰們,申都的善治畫卷才剛展開——讓我們繼續跟著黨旗走,有事多商量、有勁一起使,把咱們的村子建設得更和美、更富足!因為申都的明天,就握在你我溫暖的手心里!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