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通渭訊(甘肅經濟日報 記者 劉 峰 通訊員 王錦偉)夏日清晨,通渭縣北城鋪鎮的田野間生機勃勃。石關川區的高原夏菜基地里,翠綠的西芹整齊排列,紅彤彤的辣椒掛滿枝頭,農戶們正忙著采摘、裝箱;G247國道沿線的莊子——盧中片區,4000畝黃芪田如綠色綢緞鋪展,統一覆膜的田壟間,農機穿梭作業,處處是忙碌而充滿希望的景象。
今年以來,通渭縣北城鋪鎮立足高海拔、強光照等自然優勢,以“資源稟賦為基、龍頭帶動為要、科技賦能為翼、聯農帶農為本”的總體思路,重點打造川河經濟帶6000畝高原夏菜種植基地和G247沿線4000畝黃芪綠色標準化種植示范片帶,通過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產業鏈延伸,推動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高原夏菜基地:科技托底,打造“四季菜園”
石關川區依托明堯水庫及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成6000畝高原夏菜種植基地,成為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陣地”。
龍頭引領建規模。2024年引進的通渭縣嘉裕農業有限公司,流轉水澆地2000畝種植西芹和辣椒,流轉山地4000畝發展旱地辣椒,預計西芹畝產0.8萬斤、辣椒畝產1千斤。同時,基地不斷完善設施建設,現有農光互補蔬菜大棚386個、日光溫室6個,2024年新建塑鋼大棚200個,2025年將在店兒村新增日光溫室3座,企業投資900萬元建設的30座大型溫室也在推進中,建成后可獲30%獎補,持續夯實產業基礎。
節水技術抗風險。為破解水資源制約,基地全域推廣滴灌、管灌技術,覆蓋186座大棚及2000畝種植區,節水率達80%;配合地膜覆蓋,減少土壤蒸發量30%。通過專業技術指導,解決灌溉難題12個,菜苗成活率超90%,灌溉區農作物受災率下降20%,實現“節水保產、減災增收”雙重目標。
利益聯結促增收。產業發展讓村集體和農戶雙雙受益:6個村集體通過設施分紅、土地管理費等,每村年增收超5萬元;557戶農戶(含監測戶26戶、脫貧戶178戶)通過土地流轉、務工、訂單種植獲得穩定收入,真正實現“產業發展、群眾致富”的雙贏局面。
黃芪示范片帶:標準引路,做強“道地藥材”
在G247沿線莊子-盧中片區,4000畝黃芪綠色標準化種植示范片帶以“黨建+合作社+農戶”模式,成為中藥材產業升級的標桿。
黨建引領聚合力。鎮里組建產業聯合黨委,打破村域界限,統籌莊子、盧中兩村資源,整合黨員干部、致富帶頭人力量,協調推進土地流轉、基地建設等工作,形成“一盤棋”發展格局。
協同模式提效益。通過“三帶”機制激活產業活力:合作社帶動12戶種植大戶連片種植黃芪3500余畝,依托中藥材加工廠延伸初加工鏈條;村集體通過“書記黨建項目”種植230畝黃芪,帶動32戶監測戶戶均種植2畝以上,預計村集體年增收超10萬元、監測戶戶均增收0.3萬元;片帶內183戶農戶通過土地流轉戶均增收1328元,150多個務工崗位讓村民就近就業,周邊農戶還計劃擴種500畝以上,產業規模持續擴大。
標準生產樹標桿。推行“六統一”全流程標準化模式(統一規劃、統一購苗、統一覆膜、統一管理、統一采收、統一加工),嚴格遵循中藥材GAP標準,全面提升黃芪品質,讓“北城鋪黃芪”成為市場認可的優質品牌。
從高原夏菜的“鮮采直供”到黃芪的“標準量產”,甘肅省通渭縣北城鋪鎮用特色產業點亮了鄉村振興的底色。通過立足資源、精準施策,這里不僅讓土地煥發新活力,更讓農民在產業發展中收獲滿滿。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