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兩當訊(通訊員:張龍)2023以來,兩當縣左家鄉黨委堅持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探索發展“飛地”模式,有效破解發展瓶頸,實現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效,使群眾幸福指數節節高。
黨建引領,打破桎梏明方向。螞蚱河村屬移民搬遷的脫貧村,集體經濟發展資源薄弱。隨著鄉村振興,單一的經濟發展模式,早已失去發展競爭力。新的發展路徑在哪里?集體經濟又該如何發展壯大?怎樣擴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一件件刻不容緩的大事難題擺在鄉村兩級眼前。在這關鍵時刻,鄉黨委圍繞“黨建+”的形式,大興調查研究,通過組織黨員群眾座談、外出觀摩學習、入戶征求意見等方式,開展“打破區域限制,打開固有格局,謀定發展方向”專項調研,統一群眾思想、堅定發展信心,結合實際,巧借大莊村的四十多個大棚發展食用菌產業,并多方論證“借雞生蛋”式飛地經濟發展模式在左家應運而生,“飛地經濟”發展模式,成為謀定產業發展新路子的催化劑。
資源聚合,集體經濟生動力。左家鄉立足自身稟賦,盤活各類政策資金,將短期幫扶資金用于服務長期的村集體經濟發展,實現由短期“輸血式”效益到長期“造血式”經濟的轉變。依托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契機,積極爭取銜接資金40萬元(村集體經濟發展扶持資金)用于食用菌產業發展。在不斷借鑒經驗做法,鞏固發展成果的基礎上,持續優化“飛地經濟”思路,逐個破解各村產業發展瓶頸,全力賦能鄉村振興,使集體經濟和群眾增收致富實現“雙提升”。
反哺于民,發展成果惠民生。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鄉黨委、政府把資金收益用于擴大再投資和改善螞蚱河村基礎設施、惠及群眾等民生領域。2023年,累計出資20萬元,幫助75戶群眾修繕房屋13000㎡;更換太陽能路燈4盞;維修排水渠、蓋板300余米;維修黨群服務中心4間。通過一系列惠民利民舉措的實施,把集體經濟收入反哺于群眾,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下一步,左家鄉將積極探索多元化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打破地域界限發展飛地經濟,通過優勢互補分工協作,實現飛出地與飛入地利益共享、互利共贏,激活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引擎,不斷增強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