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兩當訊(通訊員:王環)鄉村振興,向美而行。今年以來,兩當縣泰山鄉把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作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以“家園美起來、腰包鼓起來、文明之花開起來”為目標,不斷強化群眾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創新鄉村治理新模式,以繡花功夫繪就“和美鄉村”幸福底色。
家園美起來
白墻灰瓦映藍天,綠樹繁花繞故園。每天,同心村紙房組村民趙淑蘭都要把自家屋里屋外打掃一遍,保證房前屋后干凈整潔。“現在硬化路通到了家門口,村莊變得更美了,我也要為建設美麗鄉村作貢獻!壁w淑蘭說。
建設和美鄉村,優美的環境是最亮麗的底色。圍繞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建設目標,著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落實黨員帶頭包保自家門前的四包制度,形成了支部組織、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環境保護良好局面。健全完善“村清掃、鄉收集、縣清運”的運行模式,加強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設備設施和保潔人員配置,生活垃圾“日產日清”。不定期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人居環境整治“紅黑榜”,獎勵先進、督促后進,讓生態環保理念深入人心,不斷刷新鄉村顏值,文明新風蔚然成風。同時,積極發動群眾在自家院落種植瓜果蔬菜、花卉苗木,鼓勵村民自發打造“美麗庭院”,以“庭院小美”共促“鄉村大美”。
腰包鼓起來
立冬時節,泰山鄉的田間地坎人頭攢動,群眾正忙著對核桃、花椒等經濟林進行除草、施肥、涂白、修剪等管護工作,呈現一片火熱景象。
產業發展,是推動鄉村持續長效發展的內在引擎。持續鞏固提升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成果,抓實抓細產業項目“四個一批”要求,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扶持壯大“三養一藥”特色產業,發展以豬苓、柴胡為主的中藥材種植0.58萬畝,以核桃花椒為主的經濟林果34.4萬株,“小群體大規模”生態放養雞150余戶7.26萬羽,采用“房前屋后”“進山入溝”的方式發展中蜂養殖6300余群。通過農旅融合發展,共銷售各類靈芝產品1300余份58.5萬元,冷水魚養殖場銷售成魚4000余斤14.4萬元,冷水魚莊農家樂實現收入13萬元,張胡苑民宿實現收入5萬元,帶動全鄉銷售本地農特產品260萬元。
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門路。如今,特色產業種植已經成為泰山鄉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路子。
文明之花開起來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
鄉村治理,群眾參與是關鍵。村規民約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催化劑”,也是鄉村振興的“助推器”。通過廣泛征求村民代表和群眾的意見,將紅白喜事簡辦、環境衛生、孝老愛親、志愿服務等價值觀融入其中,形成了符合村情實際、通俗易懂、群眾認可、約束力強的村規民約。深入推進“主動創穩”、移風易俗等工作,學習新時代“楓橋經驗”“浦江經驗”,推行隴南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群眾說事制度,規范鄉村治理、化解矛盾糾紛、幫辦民生實事。每逢“春節”“中秋”“重陽”等節日,“紅馬甲”都會給孤寡老人送去節日的慰問,溫暖著每一位老人的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些都是泰山鄉開展常態化志愿服務活動的縮影。
“我們村充分發揮黨員示范引領作用,制定村規民約,督促黨員干部帶頭移風易俗,用身邊鮮活事例教育群眾、淳化民風,弘揚社會公德,傳承家庭美德,引領時代新風尚。接下來,我們還將通過線上線下、走訪入戶、發放宣傳倡議書等方式,將移風易俗宣傳到每家每戶,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碧┥洁l興桃村黨總支書記朱杜峰說。
“小積分”帶動“大文明”。依托“巾幗家美積分超市”,各村評選出的先進典型可以在村里的“積分超市”內憑積分兌換各類生活用品。積分制的有效運行,讓村民日常善舉得到褒揚,充分激發了村民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積極性,村容村貌、鄰里關系、移風易俗有了明顯的改善,增由過去的村級治理“要我參與”變為了“我要參與”,鄉風文明在這里蔚然成風。
“家里有考上大學的,庭院環境衛生比較干凈的,還有婆媳關系,鄰居關系好的都有一些獎勵,每一項有五到十分,用積分可以兌換物資,以此激勵村民愛護家園!蓖拇妩h總支書記王丹說道。
鄰里和諧了,鄉風文明了,村民精神也足了,村里逐漸形成了文明、上進的良好風尚,形成了人人遵守村規民約、爭當文明好人的良好氛圍。
通聯:隴南市兩當縣泰山鄉人民政府
作者: 王環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