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康縣訊(通訊員 田野 杜寧生)康縣長壩鎮以“發展規模化特色產業,促進旅游消費升級”為目標,積極與青島市交流對接,聯手打造的福壩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園是一處集科技示范、觀光休閑、農事體驗、技術培訓、科普教學為一體的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園。該園全面建成后,將成為康縣首家集種植、養殖、農業信息化生產、旅游觀光休閑為一體的新型農業園區,可為300多人提供就業崗位,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100萬元以上。
“授魚”又“授漁”,創新產業發展模式。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產業發展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動力源泉。福壩村果蔬培育示范園以“康養休閑、旅游觀光、農事體驗”為導向,在充分考察調研、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按照“三個共同”促振興示范村創建要求,積極推進產業升級,青島市及時“授魚”,有效解決資金困難問題;同時,著重“授漁”,引導村集體轉變產業發展思路,優化產業結構,盤活現有資源,巧用“借雞生蛋”的方式,采取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品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銷售,統一經營“六統一”模式,創新“黨支部統領資金、統領銷售,合作社引領規劃、引領技術,干部帶領表率、帶領擔當,農戶認領地塊、認領落實”的“八領”機制,推動黨支部與合作社及群眾互助互動、相融并進,確保流轉的66座大棚有人領、有人種、有人管、有人銷。通過大力發展原生態、無公害特色果蔬,不斷推動創新創優、實現提質增效,促進產業發展由“坐等靠”向“站行獨”轉變。
“幫扶”不“包辦”,促進產業共建共享。長壩鎮按照“川壩菌蔬、半山花椒、高山藥材、糧畜兼顧、全域中蜂”的發展思路和春夏有花、秋冬有果、四季有景、群眾有益的“四有”產業培育目標,福壩果蔬培育示范園拓展深化“生態+旅游+產業+振興”模式,擴思路、建項目、抓產業。在經營模式上,按照“共同管理、共同提升、共同發展”的方針,推行“一名黨支部書記包抓一處示范基地、引領十名黨員、帶動十戶農戶”的工作機制,通過“黨支部統一育苗、農戶自愿認領、黨支部統一銷售、農戶支付育苗費用”的方式,積極動員農戶廣泛參與,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拓寬群眾致富增收道路。在產業管護上,組建村級產業攻堅先鋒隊,加強對黨員、公益性崗位人員、技術農戶等的專業技術培訓,充分發揮他們在果蔬種植、管護、銷售等工作中的有力作用,形成“支部引領、黨員帶動、群眾參與、成果共享”的良好發展格局,力爭做強做優富民產業,促進群眾就業增收,共享產業發展紅利,以產業振興示范帶動鄉村振興發展。
“土貨”變“俏貨”,文旅賦能產業發展。福壩村果蔬培育示范園充分挖掘當地特色產業資源,在土特產品上下功夫、做文章,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條、轉變增長方式,積極打造以福壩片區為主、鎮域全覆蓋的“綠色果蔬園、田間大超市”。在銷售模式上,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采用“合作社+農戶+企業+電商”的模式,確保線上線下產品銷售渠道暢通。同時,充分利用“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會址、溫泉酒店、山根夢谷、花橋村4A級景區等旅游資源,堅持推陳出新,積極發展企業和市場需求的文旅“特供”農特產品,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增加群眾收入,壯大產業集群,打造特色鮮明的產業+文旅示范園區。
長壩鎮福壩村果蔬培育示范園,以產業協作為抓手,以產業興旺為目標,大力促進產業幫扶,不斷增強脫貧地區“造血”功能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走出一條東西協作、項目帶動、產業振興推進鄉村振興的發展道路。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