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兩當訊(通訊員:王雪梅)時值初冬,走進兩當縣左家鄉,食用菌基地、菌棚里隨處可見群眾忙碌的身影,空氣中彌漫著菇香菌味。
綠色生態,是發展食用菌產業的最大底色。
在綠色農業蓄勢突破、乘勢跨越的征程中,近年來,左家鄉牢牢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依托大自然賦予的獨特生態資源,緊緊圍繞全縣“三養一藥”特色產業和“八有”山地立體農業發展模式,立足自身優勢,按照布局區域化、品種多樣化、園區規范化、生產專業化、加工增值化、經營產業化、產品綠色化的定位,深化三鏈建設,依靠龍頭牽動、示范帶動、效益驅動和行政推動,加快發展綠色生態農業,著力構建以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食用菌生態經濟體系,不斷在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方面下足功夫,推動食用菌產業的提質增效,特色支柱食用菌產業在這片流光溢彩的土地上蓬勃發展。
踐行“兩山論”。
堅持生態發展優先,以一園為核心帶動多點發展,圍繞整流域推進,大園區打造,實現從菌種培育到田間管理、采摘保鮮、產品加工、儲存運輸等環節的全產業鏈。在原料選配方面,引導廣大食用菌生產經營主體依法依規利用木材等菌材資源,在保障不破壞原有生態結構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修剪下來的廢棄蘋果木枝“變廢為寶”,制作成香菇、平菇、木耳等菌棒,集約經營、節約用材,提高菌材資源綜合利用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左家,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發展林下生態產業,綠水青山正釋放出源源不斷的生態紅利惠及于民。
按下減碳鍵。
“我們目前探索將使用后廢棄的香菇菌棒經處理后,添加一些輔料,再次利用可以制作平菇和木耳菌棒,減少了我們企業的生產成本,也有效減少了廢棄菌棒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企業管理人員石紅霞說道。
為促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黃波菌業公司有效利用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菌棒、菌渣等資源,將使用后廢棄的菌棒經處理后,轉化成生物質顆粒、有機肥循環利用,減少碳的排放量,有效解決了廢菌棒對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的影響,實現了資源化和能源化利用及碳中和,改善人居環境,減少大氣污染,切實做到用好菌物資源,興業富民,呵護綠水青山,實現了生態與經濟的雙贏。
拉長產業鏈。
到了菌菇開摘期,食用菌基地,每天都有上百人入棚采菌增加收入,食用菌產業園已成為了當地村民的“致富銀行”。
“合作社帶領發展食用菌比較劃算,今年種了5萬棒香菇。”權坪村種植戶王小虎說,在種菌過程中合作社負責提供菌棒、技術指導、產品回收和市場銷售,農戶種算是零風險。
左家鄉食用菌產業以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為戰略,以園區為支撐,以品牌帶動,強化規模集聚,形成以黃波菌業科技有限公司園區為主,輻射帶動1家農業龍頭企業和4家食用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瘓@區,實現了從菌種研發、基地建設、生產加工、產品購銷、冷鏈倉儲、菌材供應、技術培訓以及品牌創建、文化挖掘等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香菇、木耳也入選了“甘味”品牌,并連續三年在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2023年全鄉發展香菇、木耳、平菇、榆黃蘑、羊肚菌等食用菌450萬袋,實現總產值2300萬元,帶動全鄉300余名群眾從事食用菌產業。
生態綠色產業,煥發出勃勃生機,助力鄉村振興。如今,在左家鄉的綠水青山間,一幅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