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平涼訊 立秋始,暑氣消,萬物漸豐。平涼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以路為卷,匠心執筆,歷經數月精耕細作,迎來2025年養護工程的“豐收季”。目前,G566線、G312線等13個重點項目圓滿收官,其余工程全速推進,整體進度突破95%。一幅路暢景美、智慧安全、服務暖心的公路養護新畫卷正在隴東大地徐徐展開。
給山體裝“CT機”:智慧監測織密地質災害“防護網”。面對G344線、G312線、G566線等地質災害“高發區”,養護工程精準施策,構筑銅墻鐵壁。錨桿框架梁牢牢“鎖固”松散山體,抗滑擋墻筑起抵御滑坡的堅強堡壘,縱橫交錯的截排水系統有效疏導坡面水流,構建從坡頂預警到坡腳防護的全鏈條安全屏障。工程直擊落石、塌方風險要害,為險峻路段披上堅實“安全鎧甲”,確保行車安心無虞。同時,在G312線K1797+300-K1797+600特殊土滑坡段,部署“空天地”一體化智能監測系統——如同為山體裝上“CT機”和“神經末梢”。融合北斗三代高精度定位(1個基準站+4個GNSS監測點),實時捕捉毫米級位移;聯動雨量計、地表深孔位移計、地下水位計及視頻監控、聲光報警,編織立體監測網,實現險情“秒級響應、分級預警”,以科技之力為山區公路安全保駕護航。
給動脈換“新裝”:路面重鋪暢通發展之路。作為今年養護工程的重中之重,G566線(莊浪縣-韓店鎮)段11公里路面重鋪工程,以四新技術引領品質升級,工程采用4cm高性能改性瀝青混凝土Sup-13實現抗車轍、抗裂雙重效能,中層5cm密級配改性瀝青混凝土AC-20強化承重與平整度,基層20cm水泥穩定碎石筑牢結構強度根基,底基層18cm全深式冷再生技術實現舊料循環利用,搭配橡膠瀝青同步碎石封層形成防水抗滲保護層。通過11萬余平方米的路面系統改造,成功實現“強基薄面”技術突破,不僅提升路面使用壽命至15年以上,更將舊路面材料利用率提升至100%,成為綠色養護理念的生動實踐。同步完成9200米C25混凝土邊溝線性排水改造,解決雨季路面積水難題;施劃10900米反光熱熔標線,配合增設的百米樁、里程碑,構建完整交通引導體系。G566線的成功煥新,不僅顯著改善了區域交通條件,更使其成為連接陜甘寧的“黃金通道”新標桿,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為細節做“微雕”:安全設施升級守護每段旅程。G244、G312線安全設施迎來“精裝修”,臨崖急彎處混凝土護欄加固升級,鑄就生命防線,附著式輪廓標煥新提亮,點亮夜間行車的“眼睛”,新增波形梁護欄、醒目交叉口標志牌,配合優化路面標線,精準導引車流。這些看似細微的升級,補齊了道路安全的“最后一塊拼圖”,讓每一處護欄、每一條標線都成為默默護航的“隱形衛士”,為安全出行增添多重保障。
讓驛站有“家味”:暖心升級打造司機“溫馨港灣”。G244線靈臺停車區華麗轉身,從簡單停靠點蝶變為多功能“溫馨驛站”,嶄新的“司機之家”集休息區、黨建工會工作室、膠囊倉、淋浴母嬰室于一體,臨窗休閑桌椅、洗衣機等設施一應俱全。推門而入,奔波的疲憊瞬間被妥帖安放——短暫休憩、整理行裝,感受“家”的溫暖,這里已超越功能補給,成為撫慰身心的“情感加油站”,讓風塵仆仆的旅程,多了一處可安放疲憊、觸手可及的溫情角落。同步還建立了水資源“生態閉環”系統,不僅減少了污水排放對周邊水體影響,而且年節水量達1800噸。
秋日勝春朝,奮進正當時。平涼公路人以匠心鍛造的條條通衢,承載著發展的脈動與民生的溫度。當車燈劃破晨霧駛過新鋪的瀝青路面,當司機在溫馨驛站卸下滿身風塵,當監測系統默默守護著群山安瀾——這便是一線養路人對“人民滿意交通”最鏗鏘的答卷。新征程上,平涼公路鐵軍正以決戰之勢沖刺年度目標,讓每條公路都成為助力區域騰飛的“希望跑道”。
( 閻雯 )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