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西和訊 農民要致富、產業要先行。近年來西和縣稍峪鎮圍繞“支部引富、黨員領富、產業促富、能人帶富、群眾致富”的產業發展工作目標,依托牛堯、趙灣、史山、白楊、稍峪5個村集中連片區域內的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戶,按照12456(突出一條發展主線、實施兩個引領工程、推行四種共建方式、落實五項惠農舉措、實現六大發展目標)工作思路,構建“黨支部+新型經營主體+產業基地+農戶+種養殖產業”的“小群體、大規模”發展模式,探索抱團發展新路徑,在趙灣、牛堯北坡山梁區域創建千畝糧食種植和豬、雞、牛特色養殖產業示范基地,助推全鎮農業特色產業提質升級,為實現“組織堅強、黨員先進、群眾富裕、民風淳樸、鄉村美麗”的奮斗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突出一條發展主線,加速推進建圈強鏈。牢固樹立“大抓產業、抓大產業”的理念,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做到產業鏈延伸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到哪里,作用就發揮到哪里,精準扶持經營主體,通過強堡壘、興產業、共富裕,聚焦基層黨建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相互賦能,創建趙灣、牛堯北坡山梁種養殖產業示范基地,精鏈”,串聯“產業鏈”、“致富鏈”和“振興鏈”,推行“小群體、大規模”發展模式,全力推動產業基地集群化、標準化、特色化發展,促進產業擴規提質升級,努力形成組織引領、產業帶動、聯合推進、群眾增收的發展新格局。
實施兩個引領工程,強化示范引領帶動。依托牛堯、趙灣、史山、白楊、稍峪5個村連片區域內的西和縣王彩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西和縣成業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西和縣白楊村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西和縣亞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西和縣希望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西和縣國偉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西和縣德亮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西和縣博豐源養殖家庭農場8個新型經營主體,實施規范組織設置、打造產業品牌兩個工程,成立非公經濟組織黨支部--西和縣王彩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推行“黨支部+新型經營主體+產業基地+農戶+種養殖產業”的“小群體、大規模”發展模式,構建形成新型經營主體+新型經營主體、新型經營主體+農戶的片區聯合規模發展格局,將分散的資源集中連成片,形成強強聯合發展局面,做到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全員發展,著力打造講的響、有規模、效應強的特色種養殖品牌。
推行四種聯建方式,抓實支部融合共建。堅持以黨建促產業發展為抓手,通過雙向承諾、協商共建、資源共享、產業共育四種融合共建方式,全力推進牛堯、趙灣、心培育連片特色養殖產業,打造“黨建鏈”,串聯“產業鏈”、“致富鏈”和“振興鏈”,推行“小群體、大規模”發展模式,全力推動產業基地集群化、標準化、特色化發展,促進產業擴規提質升級,努力形成組織引領、產業帶動、聯合推進、群眾增收的發展新格局。實施兩個引領工程,強化示范引領帶動。依托牛堯、趙灣、史山、白楊、稍峪5個村連片區域內的西和縣王彩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西和縣成業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西和縣白楊村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西和縣亞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西和縣希望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西和縣國偉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西和縣德亮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西和縣博豐源養殖家庭農場8個新型經營主體,實施規范組織設置、打造產業品牌兩個工程,成立非公經濟組織黨支部--西和縣王彩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推行“黨支部+新型經營主體+產業基地+農戶+種養殖產業”的“小群體、大規模”發展模式,構建形成新型經營主體+新型經營主體、新型經營主體+農戶的片區聯合規模發展格局,將分散的資源集中連成片,形成強強聯合發展局面,做到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全員發展,著力打造講的響、有規模、效應強的特色種養殖品牌。推行四種聯建方式,抓實支部融合共建。堅持以黨建促產業發展為抓手,通過雙向承諾、協商共建、資源共享、產業共育四種融合共建方式,全力推進牛堯、趙灣、史山、白楊、稍峪5村黨支部與西和縣王彩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黨支部同步發展。按照“資源整合、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原則,5個村黨支部與西和縣王彩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黨支部年初召開共建共享年度承諾會議,雙方就抓好支部聯建、富民產業培育、促農增收等重點工作進行年度承諾,以季度為單位適時召開支部共建協商會議,協商解決工作推進過程中的困難問題,強化支部間多領域互通合作,共育以糧食規模化種植為主的種植產業,以豬、牛、雞養殖為主的特色養殖產業,帶動周邊群眾持續增加收入。
落實五項惠民措施,實現黨群同頻共振。把群眾增收致富作為一切工作的落腳點,充分發揮產業鏈上黨組織和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土地流轉、吸納就業、配股分紅、技術服務、產品購銷五項聯農帶農惠民舉措,促進特色種養殖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支部牽頭依托產業基地,積極鼓勵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戶建立合作共贏機制,流轉土地932.7畝,每畝土地支付年租金400元,吸納群眾178人就近務工,年均增收2476元。4個新型經營主體每年為8個村落實村級集體經濟分紅資金16.5萬元,為70戶群眾落實分紅資金4.2萬元。充分發揮新型經營性主體“信息橋”作用,年實施技術實踐活動22次,宣傳種養殖技術12次,發布市場信息41條。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年幫助398戶群眾銷售糧食產品384噸,實現群眾糧食產品銷售增收97.9萬元,戶均增收2459.7元。
實現六大發展目標,構筑產業集群優勢。堅持以農產品品牌建設為核心,立足牛堯、趙灣、史山、白楊、稍峪5個村連片區域農業產業優勢,發展糧食種植、豬雞牛特色養殖農業產業集群,發揮黨支部和產業基地示范引領作用,傾力打造“一片”(野狼灣片區)、一帶(牛堯、趙灣、史山、白楊、稍峪5村山梁帶)千畝糧食種植產業基地,引導群眾發展小麥、玉米種植為主的糧食種植產業,打造養豬、養牛、養雞3大聯片特色養殖基地,年出欄生豬30000頭、牛200頭、雞80000只,真正實現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達到支部強、產業興、群眾富的發展目標。
通訊員:曹玉紅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