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甘肅兩當泰山鄉: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時間:2023-08-17 19:09:58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兩當訊(通訊員:王環)巍巍青山下,悠悠小河淌。初秋的泰山大地,鄉村蝶變美如畫,一條條鄉村道路干凈整潔,一棟棟農家庭院錯落有致,一處處設施齊全的文化廣場上歡聲笑語……鋪展出一幅幅和美鄉村新畫卷。

共同締造,出鄉村新圖景

泰山鄉將“共同締造”融入鄉村振興實施全過程,以常態化開展“美麗庭院”評比活動為抓手,鼓勵引導群眾參與到日常環境衛生維護中,從“讓我掃”轉變為“我要清”“我要掃”。同時還將公共環境衛生整治、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管護、推進移風易俗、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寫在紙上,畫在墻上,發到群里,讓大家伙兒在日常生活中規范自己的行為。

“我們在這里生活了幾十年,親眼看到村里的變化,無論是居住環境、基礎設施,還是生活水平、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改善。”談起村里這幾年的變化,同心村老黨員王付全說。

在扮靚小家庭的同時,每周星期一和星期四,熙熙的黨員、志愿者、群眾都會變身為“化妝師”,對公共區域,活動廣場,河道溝渠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衛生清潔。

值得一提的是,各村依托借助四鄰微網格,通過入戶走訪、微信群等宣傳環境整治的重要意義,增強群眾“主人翁”意識,有效激發群眾共建共享美麗家園。

隨著村里衛生環境質量不斷提升,群眾居住的幸福感也在不斷攀升,收拾起自家衛生和居住環境也越來越有動力。談起這點,興桃村張秀義深有感觸的說,“我已經在公益性崗位上干了三年了,我發現大家保護環境的意識漸漸提高了,現在村子里到處都很干凈衛生”。

因地制宜,拓寬百姓致富路

初秋時節,泰山大地處處生機勃勃,香林村位置偏遠,三面環山,產業發展向來零星。近年來隨著兩當縣“八有”山地農業發展模式的不斷推廣,香林村利用自然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及旅游業,“生態立村,產業富民”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該村依托村里的合作社,將農戶、合作社捆成鏈、抱成團,在山上、林中、地下發展起了種養殖特色產業。在紫斑牡丹園養殖中華蜂、林下放養綠殼蛋雞、田埂地頭栽植花椒核桃、高山林緣種藥養菌、打造休閑娛樂板栗采摘園,多元化培育富民產業,在發展山地立體生態農業的同時,也促進了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

“每月收入有千把塊,日子過得很舒心。”談及如今的生活,在香林村養殖場務工的村民黃順清十分滿足。

端起“旅游碗”,吃上“生態飯”,香林村以山為媒、以水為筆,讓村莊變景區、田園變游園,帶動了周邊村民就業,實現增收致富,一展和美鄉村新顏。

塑形鑄魂,文明鄉風潤沃野

門對門,戶對戶,我是“星級戶”。早上6點,雙河村村民早早就起床了,大家都在各自房前屋后打掃衛生。一排排明亮的平房錯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凈整潔,點綴著農戶自種的花草,行走在村子中央,一股清新之氣撲面而來。

按照既塑“形”又鑄“魂”的思路,近年來,泰山鄉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深入推進鄉村善治,廣大農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農村更加和諧和睦,一步一個腳印,邁出了建設文明鄉的有力步伐。

用文化浸潤心靈、 用文明扮靚鄉村。泰山鄉積極打造點、線、面全覆蓋的文明實踐“陣地網”,共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8個;一墻一風景,一墻一陣地,包含“傳統文化、家風家訓、鄰里和諧”等主題的墻畫已融入村容村貌;創新黨員冬訓宣講方式,把理論宣講與志愿服務靈活結合,讓黨的創新理論和精神文明理念“飛入尋常百姓家”;以榜樣引領淳化民風,“十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文明家庭”等蔚然成風;把積分超市同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激活鄉村治理新動能,激發群眾內生源動力,以“小積分”撬動鄉村“大文明”,為美麗鄉村建設增添了一抹亮麗色彩。

“村上的積分超市確實挺好,只要把自己家里收拾整齊、搞好衛生,就會給積分。平時利用閑暇時間參加村上的義務勞動,參與村容村貌整治,也能給相應的積分,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很實用。”中山村村民石建幫說。

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和美鄉村的“泰山模樣”會越來越俊俏,越來越靚麗。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