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通訊員 石晨)金秋十月,正值武都油橄欖采收時節,白龍江畔綠油油的橄欖林里,一串串橄欖鮮果掛滿枝頭。在外納鎮稻畦村的油橄欖種植基地里,村民們正分工協作,有的負責采摘,有的負責裝框,有的負責搬運,一車車油橄欖鮮果被送進了加工車間。
早上十點,祥宇生態產業園門口便停滿了交果車輛。加工車間里,生產線火力全開,一筐筐分裝好的鮮果被送入生產線,變成初榨橄欖油。
90后的梁杰是武都區外納鎮透防村的青年小伙,這幾年靠著種植油橄欖走上了致富路。“今年,預計采摘油橄欖鮮果20多噸,能賣十幾萬元,而且今年的收購價格為7元/公斤,比往年上漲了1元,這讓我更加堅信了發展油橄欖產業的信心和決心。”梁杰高興的說道。
據梁杰介紹,高中畢業后他獨自闖蕩在大城市,工作好像永遠忙不完,物價很高,工資穩定不前。房租、打車、吃飯等壓力使身體疲憊不堪。2018年春節,梁杰回家跟村里老鄉閑聊起武都發展油橄欖產業的情況,突然萌生了自主創業的想法,便決定在家種植油橄欖,因為這些年來政府一直大力提倡種植油橄欖,祥宇公司又和村里簽訂了收購協議,他從中看到了商機,開始琢磨如何以地生財,種樹致富。
說干就干,憑借著白龍江兩岸充足的光熱資源和水資源,梁杰與祥宇公司對接,邀請技術人員對家里以前種的一些油橄欖樹進行品種改良,高接換優,以優化油橄欖種植品種為突破口,因地制宜、規模化發展。
梁杰說:“相對于其他經濟林樹種,油橄欖更好種植,采摘也相對省力,管護也比較方便簡單,而且不愁銷路。每年所有鮮果都由祥宇公司收購,農閑時我還可以在周邊打點臨工,不用外出,兩個孩子也相繼上學了,在家也能照顧老人孩子,給孩子更多的陪伴。”
和梁杰經歷相似的還有外納鎮錦平村村民趙紅青,30多歲的他,是一個憨厚能干的小伙。談起發展油橄欖產業的緣由,他說:“父母上了年紀,如果我再外出務工,老人們有個頭疼腦熱的事身邊也沒人照顧,我們做子女的不能只想自己,還是要多孝順父母,多陪陪家人,與家鄉這一片土地相依相偎。”
技術不精,靠蠻干不是辦法。趙紅青決定發展油橄欖產業后便主動找到祥宇公司,邀請技術人員對自己家種植的油橄欖進行了修剪、嫁接,提高了油橄欖鮮果的掛果率和產量。“油橄欖栽植要注意做好標準化管理,按照苗木大小挖坑培土,做好澆水保墑,多施農家肥。”如今的趙紅青說起油橄欖的管理技術,那是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今年是個豐收年,油橄欖長勢很好,為保證油橄欖果的新鮮度,我們將手工采摘的油橄欖鮮果,每天上午及時采摘、運輸、按時交果,保證鮮果品質過硬,這一點我們從不馬虎。”趙紅青講到。
發展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百姓。如今,油橄欖這個“地中海的綠色精靈”,使武都這片物產富饒的大地,升騰起致富的希望,勤勞淳樸的武都人民,種下希望和財富的油橄欖,讓荒山荒坡也早已換上綠色新衣,裝點著風景如畫的白龍江兩岸,生態富民的綠色發展之路,也必將越走越好。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