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瓜州訊(通訊員:連臻)今年以來,瓜州縣淵泉鎮聚焦轄區黨員基數大、分布廣、流動頻繁、年老體弱和低學歷黨員占比大等問題,從規范黨內組織生活、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帶動黨員作用發揮等多方入手,指導各社區“走新”與“走心”并行、“日常”與“經常”并重,多措并舉提升黨員教育管理水平,讓黨員在社區治理服務上實現新作為、展現新擔當。
祁連社區:“私人訂制”,讓特殊黨員“學習難”成為“過去式”。積極開展“尋雁歸巢”行動,制定完善《聯系、管理困難黨員臺賬》,按照“一人一策”原則逐一攻堅,全面摸清轄區黨員底數。撰寫《致流動黨員的一封信》,將信件與學習資料一同寄給39名身在外地的流動黨員,讓流動黨員“離鄉不離黨,流動不流失”。針對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老黨員,組織18名社區工作人員、黨支部書記開展“上門送學”活動,通過贈送理論書籍、觀看“黨課開講啦”、聆聽老黨員講述輝煌事跡等舉措,“面對面”陪伴老黨員補足“精神之鈣”,讓黨員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黨的溫暖與關懷。
榆林社區:“初心亭”,憶初心,為民解憂話真情。堅持精準擴面,筑牢基層黨員教育陣地。今年6月,在融金苑小區規劃建設了集“議事協商、文化浸潤、便民服務、黨群活動”為一體的“初心亭”,在黨群干群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緊盯“大門常開、陣地常用、活動常辦、服務常在、群眾常來”“聚人氣、聚活力、聚民心”的“五常三聚”目標,積極開展了以“守初心、踐初心”為主題的系列活動,讓黨員群眾對標“全國勞動模范”郭新年等“本土”先進模范,激發使命擔當,廣泛開展政策法規宣傳、民事糾紛調解、民情民意收集等志愿服務,努力把“初心亭”打造成“百姓說事點”“群眾議事亭”,成為掌握民情、集中民智、解決民需、凝聚民心的有效途徑。
疏勒社區:“黨員先鋒行”,匯聚基層治理強大力量。始終將黨員作為推動基層治理的“主力軍”,圍繞“一個黨員就是一個流動服務站”模式,將41名黨員代表納入網格治理服務聯盟,開展“設崗定責”活動,根據不同服務類別,科學設置“文化教育服務崗”“文明新風倡導崗”等10個崗位,精心劃分責任田,29名黨員主動認領崗位,網格服務力量大幅增強。針對物業管理的“老大難”問題,社區以中心嘉園為示范點,推行物業聯席會議機制,通過大事共議、實事共辦、要事共決、急事共商、難事共解“五事聯辦”,協調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60余件。
淵泉社區:“民情日記”,記人間煙火,暖群眾心窩。民情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始終把民生問題作為社區的頭等大事來抓,以群眾“雞毛蒜皮”的小事為切入點,創新建立“民情日記”機制,廣泛開展“民情大走訪”活動,由社區黨委班子成員帶頭,不定期、高頻次深入小區樓院,走街串巷、“敲門響鈴”,聽取群眾訴求,收集群眾急難問題。對收集問題集中分析研判,整合共駐共建單位等多元力量形成攻堅合力,限期響應辦理,及時跟進答復。“民情日記”真正將黨組織的服務“觸角”延伸到了群眾身邊,讓黨員成為了群眾的“貼心人”。截至目前,累計收集群眾訴求270余條,協調解決243件,真正實現民情溝通無遺漏、服務群眾無縫隙。
常樂社區:“心愿墻”“回音壁”,讓志愿服務“打開方式”多樣化。堅持將黨員志愿服務作為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和推動基層治理的重要舉措,不斷創新志愿服務形式,提升志愿服務效能。積極組建“辣媽婆婆嘮嗑隊”、“紅領巾志愿服務小分隊”等5支志愿服務隊伍,分領域有針對性開展志愿服務。依托光明印象城“紅色驛站”,設置“心愿墻”“回音壁”,讓居民群眾在購物之余能夠“順路”提心愿、講訴求。積極組織黨員開展“接單‘圓夢微心愿’”活動,引導黨員主動“亮身份、踐承諾”,為群眾實現小心愿,送去大溫暖,真正搭建起了黨群溝通的“連心橋”。
張芝社區:“辦月談”,讓服務有速度,也有溫度。探索實施“全科社工”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創新“辦月談”便民服務工作機制,在小區黨群驛站設立“全科窗口”,社區黨委班子成員帶頭輪流、交互式“坐班”,每半月至少1次下沉小區,現場為群眾解讀政策,辦理民政救助、社會保障、計生等民生事務,并對“老弱病殘”等特殊人群上門辦理業務,真正把服務窗口移到了居民家門口,實現了便民服務“零距離”。“辦月談” 工作機制實行以來,先后有14名領導干部下沉小區“坐班”,幫助群眾解決各類事項80余件,群眾的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