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訊 在甘肅省酒泉公路事業發展中心敦煌公路段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班組,從60年代到如今,歷經三輩公路人的匠心傳承,鍛造了一支班組內人人都是集鐵、焊、木、維修、創新改制技術于一身的技術能手,多項改制發明成果榮獲省廳級表彰獎勵,被授予“甘肅省創新型班組”榮譽稱號的班組,他就是敦煌公路段鐵木機修班。
從精心保養毛驢刮路車到如今維修大型機械設備的歷史變遷,三輩公路人的傳承與付出篳路藍縷。60年代,毛驢刮路車是公路人最重要的養護工具和奢侈交通工具,因此維修保養好毛驢刮路車對當時的鐵木組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任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刮路車的日常檢修保養和毛驢蹄“馬掌”的檢修。在老一輩鐵木組班組人員的記憶中,刮路車和毛驢作為當時單位最重要的“資產”,扛著維修工具步行十幾公里去維修毛驢車,更換毛驢蹄“馬掌”已經習以為常。日出而行,日落與道班養路工同住地窩子,隔天在步行返回是當時鐵木組班組人員記憶最為深刻的歲月。
進入90年代以后,養護機械設備在公路養護生產中的應用逐步加速,對新一代鐵木機修班班組人員的業務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今,敦煌公路段鐵木機修班班長蘆建平就是在那個年代參加的工作。1991年,年僅22歲的蘆建平參加工作,被分配到敦煌公路段鐵木機修班成為了一名公路養護工。勤奮善學的蘆建平很快融入了鐵木機修班的工作生活,跟著自己的師傅學習機械設備維修知識。
雖然他學歷不高、知識儲備有限,入行初期很多維修技術似懂非懂,但他勤奮努力、不甘落后,即使白天再忙再累,晚上也要抽出時間充電學習,勤學善思的良好習慣使他很快掌握了單位各種機械設備的維修技術,成為了新一代鐵木機修班的班長。在他的帶領下,鐵木機修班接續老一輩鐵木組的工匠精神,個個都是機械維修的“好把式 ”,對于單位各種型號的機械設備維修游刃有余。
從制作“馬掌”到如今榮獲“甘肅省創新型班組”榮譽稱號,工匠精神歷久彌新。60年代,毛驢、騾馬作為當時最重要的生產工具,鐵木組班組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保護好毛驢、騾馬的蹄子,因此制作安裝好的“馬掌”是當時鐵木組年輕職工必學的內容,“馬掌”的大小、博厚、用鐵硬度等在老師傅眼中都是極為苛刻的。進入90年代后,新一代鐵木機修班班組成員傳承老一輩鐵木組工匠精神,不光在機械設備維修上是“好把式 ”,更是在創新改制發明中大放異彩。先后探索創新改制車載式瀝青灑布車、撒鹽撒砂機、太陽能移動爆閃燈、多功能吹風機等小發明、小改造10余項。
2011年,敦煌公路段面臨公路養護維修改造工程多、任務重需要大量瀝青,老式瀝青加溫罐加溫效果和節約效果不理想,加溫速度緩慢,甚至出現加溫罐煙道堵塞導致不能正常工作的情況。在施工組人員無計可施,準備籌措資金購買新設備的時候,蘆建平硬著頭皮說:“讓鐵木機修班試試,能不能對老式瀝青加溫罐進行改造。”任務接下來了,改制卻無從下手,班組成員資料翻看了一遍一遍,圖紙畫了一張又一張。多年后,蘆建平回憶道:“連著半個月,鐵木機修班的成員沒有回過家,吃住都在工間,衣服上厚厚的油污使衣服比平常重了幾倍......”。
最終,鐵木機修班通過改變加溫爐的方位、增大煙道直徑,以及增加儲備煙塵箱體等舉措,改制研發成功了具備加溫快、效果良好,且燃煤降低三分之一的新式瀝青加溫罐。同年,改制的瀝青加溫罐被甘肅省交通運輸廳和甘肅省科學技術廳聯合授予“科研杯”全省交通運輸職工五小發明成果二等獎,2014年研發改制的“改制瀝青灑布車”被甘肅省總工會、甘肅省科學技術廳、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授予第七屆全省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優秀獎,2018年鐵木機修班更是被甘肅省總工會授予“甘肅省創新型班組”榮譽稱號。
老班組艱苦奮斗的歲月如今已成為年輕職工追尋的歷史記憶,但其留下的工匠精神仍在傳承。如今,走進鐵木機修班,常會看到班組長蘆建平在身后耐心地為年輕班組成員講解機械設備維修知識。不善言辭的他,雖然平時平易近人,但對新人的培養卻格外嚴格。班組成員范文平在剛進入鐵木機修班時大家都叫他“土秀才”。班組成員對他的評價都是拿不得重物、碰不得油污,就不是干這個行業的“料”。蘆建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時甚至帶著“命令”的口吻,帶著范文平窩在機械設備的下面,手把手耐心的給他傳授機械維修知識。晚上也是常常給他開“小灶”,教他看圖紙,陪他學習技術知識,慢慢的范文平喜歡上了這個“瘦干司令”,也愛上了這個行業。在蘆建平的培養下,范文平得到了快速成長,成為了鐵木機修班木工、焊接、機械維修、波形護欄板矯正等公路養護戰線上的多面手。
供稿: 賀斌
單位:甘肅省酒泉公路事業發展中心敦煌公路段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