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玉門訊 道路寬闊潔凈,停車整齊有序,便民服務精準到位……天昊小區整潔有序的環境為管理有序小區多添了幾分喜氣。
今年以來,玉門市新市區街道鐵人路社區黨委在天昊小區創新基層治理模式“紅色物業”,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物業”這個基本單元,打通了城市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建立架構完整的“紅色物業”體系
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必須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和治理規律,不斷提升精治共治法治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
玉門市新市區街道鐵人路社區黨委以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為抓手,將城市治理向封閉式小區管理治理延伸,積極推動基層政權組織、社區自治組織等各類組織協同用力,調動社會力量和居民、轄區黨員廣泛參與,激活了社區黨委和物業物業企業聯系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有力提升了精治共治法治水平。
2021年3月鐵人路社區黨委通過向全省第一、向全國先進學習,在中共共產黨網檢索城市基層黨建“社會治理共同體-紅色物業”先進典型案例,“安徽馬鞍山雨山區安民街道孫底社區‘紅色物業聯盟’”、“新時代黨建引領小區治理的邘江創新實踐‘四心紅色物業’”結合當下社區社會治理難及社區與物業有效銜接難等困境問題,提煉總結出了符合玉門嘉華物業發展及服務的一套運行體系,在“聯”字上作文章、下功夫,真正形成社區黨組織領導的多元共治的體制。
2021年4月份以來,鐵人路社區全力推行“紅色物業”,為進一步延伸黨建觸角,鐵人路社區黨委制定“1+2+N”管理模式,將市房產中心、社區居委會、小區物業公司、小區業委會、轄區共建單位、居民等多方聯動形成合力,共同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中,各方力量擰成合力,創新黨建引領物業服務管理新模式。為把基層黨建工作與物業管理有機融合,把群眾呼聲與基層黨建工作的著力點有機融合,鐵人路社區黨委著力對接市委組織部,“紅色物業”選舉物業小區經理為書記,新的黨組織班子,鐵人路社區黨委將將紅色物業運行體系機制嵌入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實際中,為紅色物業增設黨員“亮身份、亮承諾”公示欄,進行職責及承諾事項的“雙認領”,實現物業服務企業打造成為基層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的工作平臺,使社區黨組織、物業服務企業紅色物業黨組織持續擴大覆蓋面,為民精細化服務不斷深化,有效推動了物業服務與基層治理的同頻共振。
培育真情為民的“紅色物業”隊伍
配強“紅色管家”、強化“紅色領航”、激發“紅色動能”紅色物業的建立,從體制機制上為街道社區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梳理出了一條新的思路,在統籌各方力量的過程中創造“頭疼醫頭、腳痛醫腳”條件,實現了一招破題、滿盤皆活。
鐵人路社區黨委通過將紅色物業黨支部書記納入鐵人路社區大黨委組織架構,建立了社區黨委、玉門市房管局、社區志愿者、退休黨員、物業工作人員組成的“紅色先鋒服務隊”,解決居民繳納物業費、電費或解決房屋水電暖,調解鄰里糾紛,常態化為殘疾人、高齡老人開展上門辦理水卡和收繳物業費等服務,對困難人員實行物業費免交、緩交等政策。不僅如此,紅色物業及大黨委成員單位的交叉任職,社區黨委通過區域發展聯商,社區大黨委聯建,將轄區在職單位、物業、房管中心物業管理處等有效整合,黨員志愿服務功能有效調動,鐵人路社區黨委充分發揮黨群組織優勢,以大黨委會議、季度黨建聯系會,聯合認領為民服務事項,開展送醫療、送文藝、送法律、送知識、送崗位、送技能等10場次,依托鐵人路社區16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服務小分隊,邀請藝術團、朗誦協會、書畫協會為居民舉各類活動20場次,共同搭建百姓歡心大舞臺,最大限度發揮了城市基層治理的整體合力。
激發服務企業的“紅色物業”功能
堅持把“紅色創建”嵌入居民共享優質物業管理服務,持續加熱升溫。社區將紅色創建工作重點融入到社區重點工作中,積極發揮“紅色物業”作用。
鐵人路社區黨委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指數測評等工作中,黨組織積極發揮社區黨員、物業黨員作用,引領黨員投身于環境整治、清理樓道、垃圾分類、綠植養護等工作。把工作做細做精做實,把問題想在前面、做在前面,梳理出2021年—2023年的三年創建周期中第一年度社區自查網上申報問題清單及實地測評問題清單,社區組織發動黨員志愿者隊伍鏟除小廣告、粉刷樓道、清除臟亂差,對飛線充電、無序停車、僵尸車、樓道亂堆物進行全面整治。小區轄區內實地測評梳理問題得到了整改,人居環境得到了改善,服務質量得到了認可,居民對“紅色物業”更有感情了,創建的向心力、凝集力、參與力更強了。與此同時,玉門市新市區街道鐵人路社區黨委組織開展黨員先鋒崗、示范崗創建活動,引領黨員在社區治理創建中起好“五個帶頭”作用,讓黨員時時觸摸黨建脈搏,感受黨建溫度,用優質高效服務,詮釋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真正使每個黨員身上有壓力、肩頭有使命、心頭添責任、落實見行動,形成了“零距離、嵌入式、接地氣”黨員服務社區治理生動局面。
(玉門市新市區街道王英、趙慧供稿)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