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肅州區南苑社區地處酒泉市肅州區城鄉結合部, 社區現有常住居民5867戶,21642人(戶籍人口8428人),流動人口2萬余人,有散居樓棟31棟,物管小區10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社區管轄范圍迅速擴大,居民結構日益復雜,居民服務需求呈現多元化、專業化、個性化趨勢。近年來,社區堅持把黨的建設作為貫穿社區治理、服務居民群眾的一條紅線,通過“七彩先鋒”聚力活動,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構建了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提高了社區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七彩先鋒”凝聚共識,形成區域黨建向心力
為推動城市基層黨建互聯互動共建共享,南苑社區黨委扎實推行社區黨建“契約化”共建工作,著力構建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共建單位黨組織有機融合、轄區黨員共同參與的區域化黨建工作新格局。“一班人”談約。社區黨委班子成員走訪“五聯雙報到”和轄區單位黨組織,征求意見建議,了解共建意愿,掌握黨建需求,緊密結合各自黨建優勢資源,分別列出雙向責任清單,共同商定“契約化”共建內容。“一支筆”簽約。按照共駐共建、資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原則,年初召開社區工作會,與共建單位黨組織簽訂“契約化”共建協議書,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和職責任務。“一面旗”踐約。年內,按照“契約化”共建協議,社區和各共建單位黨組織聯合開展“為黨旗添彩”活動,努力打造公益服務“主陣地”;依托“甘肅黨建.社區E家”平臺,廣泛開展法制宣傳、環境治理、疫情防控、扶危濟困等“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30余場次。“一盤棋”評約。年終召開“評約”會,交流匯報履約踐約情況,由社區黨委和簽約單位黨組織投票評定履約效果。同時,評選、表彰一批優秀履約單位黨組織,形成“契約化”共建的良好氛圍。
“七彩先鋒”集聚人心,擴大志愿服務影響力
夯實文明實踐的“一方陣地”。建成以第一網格黨群服務站、社區筑夢書屋、團結廣場、和諧文化長廊、紅色文化主題公園等為載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主站;以及以第三網格黨群服務站、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禁毒示范點為依托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副站。通過兩個文明實踐站的建立,切實起到引領社會新風尚,弘揚社會正能量的作用。激活志愿隊伍的“一池春水”。以南苑永康微笑志愿者協會為主體,以服務廣大群眾家庭生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推進志愿服務。組建了以社區服務、法律維權、愛心互助、文化宣傳、環境保護、家庭教育為特色的6支志愿者隊伍和單位志愿小分隊12支。倡導無私奉獻的“一種情懷”。積極推動志愿者活動日常化,針對有需求的空巢、獨居老人、婦女、留守兒童和流動人口,分別開展“歡樂睦鄰節 濃情溢南苑”“紅色同心圓 關愛空巢居”“巾幗向陽花 筑起溫暖家”“真情永相伴 家風詠流傳”“清潔家園 守護藍天”“溫情陪伴 幸福起航”“心靈解語 伴你同行”等志愿服務活動,幫助居民解決生活中的“小事”、“難事”。社區“七彩微笑”志愿服務品牌效應不斷凸顯。
“七彩先鋒”積聚智慧,提升先鋒項目創造力
“一基金”支持。社區黨委積極探索成立南苑社區共享基金,通過“契約化”共建、區域化共建認領項目、資金支持、物資投入等方式,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物資和設備支持。通過共享基金為社區籌集項目資金16萬元。“一項目”帶動。社區連續兩年承接了共35萬的精神障礙康復項目,探索出了“突出一個特色、搭建兩大平臺、構建三個網絡、實施四型服務、強化六項援助”的“12346”典型做法,為康復對象及其家庭開展了社會保障、經濟援助、中醫藥調理、醫療援助、心理援助、團體輔導、教育和就業、社區照料、社會融入、家庭支持等12種類型的精準康復服務,精神障礙患者好轉7名、基本好轉2名、基本康復2名,實現了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新突破。“一家人”共享。依托先鋒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孵化中心,建立南苑社區創新治理自籌項目庫,針對不同人群、不同階層、不同組織,精心設計社區自籌項目20個,通過項目實施不斷拓寬社區治理與服務的層面,延伸服務觸角,達到社區大家庭“一家人”共享的目的。
“七彩先鋒”匯聚力量,增強民族團結凝聚力
全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兩點一線”示范點創建。爭取項目資金20余萬元,創建全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建成團結廣場1個,民族團結大舞臺1個,和諧文化長廊1個;建成新社會階層聯絡服務站1個;建成以學校、樓院、部隊為載體的民族團結宣教一條街;建成為轄區各族居民群眾服務的經濟實體1個。為河西民族團結進步示范走廊營造濃厚氛圍,深度推進了肅州區全國民族團結示范區創建。全力打造居民共同參與的“六步議事”平臺。以推行網格化管理為契機,在老舊樓院推行“六步議事法”,定期組織召開“總理碰頭會”,商議解決棚戶區改造、改廚改衛、物業管理和環境整治等棘手問題,依法開展自我管理、自我監督活動。針對部分小區樓院居民矛盾突出、調解難度大的問題,設置“小燕調解室”,通過入戶訪查、民情懇談、民主協商等方式,有效調解小區樓院居民矛盾糾紛,做到小事、私事不出樓道即可解決。引導樓院居民在參與活動過程中有序表達利益訴求,養成協商意識、掌握協商方法、提高協商能力,推動建立社區和諧自治平臺,不斷激發居民參與自治的活力。
精心打造社區“一刻鐘”便民服務圈。依托網格陣地建設,合理化設置居民議事中心、便民服務臺、調解臺、歡樂夢工廠、童樂園、理療養生室等模塊,設立黨員先鋒崗、社工崗、為民服務崗等志愿服務崗,采取“包掛樓院、主動出擊、對口服務”的方式,為轄區高齡老人、獨居老人、殘疾人提供優質專業的上門服務,不斷將服務陣地強化、服務窗口前移、服務項目細化,進一步提升社區服務優質化。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