擼起袖子加油干 黨群連心促發展
--柳園鎮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典型案例
中國甘肅在線訊(瓜州縣柳園鎮:李惠玲)為進一步弘揚黨的優良傳統,轉變機關黨員干部作風,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將服務型黨組織功能拓展到服務發展、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黨員上來。瓜州縣柳園鎮組織全體黨員干部開展了以“摸實情、辦實事、解民憂”為主要內容的“黨群連心工程”,通過“組織關懷黨員、黨員凝聚群眾、群眾靠攏組織”的“一家親”做法,在全鎮形成了“擼起袖子加油干,黨群連心促發展”的和諧畫面。
一、黨群連心工程的背景
近期,通過組織生活會和民主生活會的相繼開展,黨員干部中的一些問題相繼浮出水面,這些問題廣泛聚焦在了“浮、粗、虛、松”等癥結上。經過自查自糾互評互提,發現黨員普遍缺少“沉下去”的魄力。浮,主要為思想浮躁、沉不下去、蹲不住。黨員干部在“雙聯”行動中,習慣到社區、居民家中轉一圈,當“傳話筒”,認為講政策傳精神就把工作落實了;有的黨員干部直接采取“遙控”指揮,只找社區“兩委”干部傳達,雙腳未入群眾門。粗,主要為工作全面不細致、面廣量大無亮點。有時忙于業務工作,對上級政策把握只停留在表面,政策領悟不透,民意了解不深,造成了工作抓的緊而想的少,政策傳達的全而重點抓的少,往往造成了“油費
了,燈不亮”。虛,主要為黨員干部工作浮于形式、虛假應付,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貫徹文件,做表面文章多、干實際工作少,經不起查驗、經不起實踐。松,主要為黨員干部精神不夠振奮,缺乏工作激情,缺乏責任性和主動性,把自己等同于普通干部,黨性意識不強,工作中沒有真抓實干出業績的魄力,存在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的現象。針對這些問題,柳園鎮大膽推進工作轉型,創新黨組織建設管理,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全面實施“黨群連心工程”,以解決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現實問題為動力,以黨群連心為目標,以體察民心,了解民情、掌握民意為根本,真心為民,實事惠民,切實筑牢服務型黨組織戰斗堡壘。
二、主要做法
(一)選派黨建指導員做支部“連心人”。按照了解民情、改進作風、促進發展的目標,黨建指導員深入各支部,協助黨支部書記開展組織活動,與支部黨員一同走訪入戶,了解群眾意愿、發現解決實際問題,著力辦好事、辦實事,充分發揮黨員典型示范引領作用。一是合理選任。按照“擇優”原則,為2個黨總支、8個黨支部各選派1名政治素質好、群眾觀念強、能力水平高、工作作風實的機關黨員干部擔任黨建指導員,著重培養其當好社情民意的“調研員”、政策法規的“宣傳員”、重點工作的“指導員”、民主管理的“監督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黨群關系的“連心員”。二是嚴格要求。為切實讓黨建指導員沉到一線,順利開展工作,明確要求做到“五必知”,即所包抓黨支部基本情況必知,班子狀況、思想動態必知,困難黨員、致富典型必知,發展規劃、工作重點必知,社情民意、致富信息必知;在各支部工作開展上要求做到“五必到”,即召開重要會議必到、推進重點工作必到、解決難點問題必到、化解重大矛盾糾紛必到、處置突發事件必到;在協同支部黨員聯系群眾上要求做到“五必訪”,即致富能人必訪,老黨員、老干部必訪,孤寡弱殘群體必訪、生活困難群眾必訪,計生、信訪、綜治等重點對象必訪;在任務執行上要求做到“五必辦”,即黨支部中心工作高效辦,急務要務傾力辦,熱點難點主動辦,特殊問題靈活辦,涉及多部門的問題協調辦。三是創新載體。開通支部工作微信交流群、工作信息交流qq群,黨建指導員協助支部書記,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困難,第一時間溝通、第一時間受理、第一時間辦理、第一時間反饋。在干部列會、干部講堂、道德講堂上對表現突出的指導員給予口頭表揚,并據此樹典,宣傳典型經驗做法。
(二)保障改善民生做群眾“暖心人”。一是把“暖民心”作為“黨群連心工程”的頭等大事來抓。不定期開展“關愛老人.送健康”知識講座及免費體檢活動。全面落實救助政策,2016年為4人申請大病救助,16人申請臨時救助,救助金67700元。救助過往困難群眾28人,救助金額4880.5元,為4戶重度殘疾人、10戶困難殘疾人申請發放補貼,為3名貧困學生、3戶貧困家庭申報公益金及“夢想起航•愛心助學”資助,為符合條件的11名60歲以上困難老人、殘疾老人發放特殊補助金1400元,為10戶看病難、生活難的老人申請了臨時救助,系列暖民措施緩解了困難群眾的燃眉之急,有效的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二是組織全體黨員干部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每名黨員干部至少幫扶一戶困難群眾,根據群眾的困難程度和幫扶需要,定期走訪慰問,分類別、分層次落實幫扶措施,通過“傳幫帶”將致富信息、生活物資送進群眾家中,目前,機關27名黨員干部與困難群眾結成幫扶對子,落實幫扶物資萬余元,提供幫扶信息30余條,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上百余件。三是落實便民服務制度。按照“為民、便民、利民”的要求,建立了“一辦三中心”便民服務窗口,將與經濟建設、社會穩定、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事項,全部納入便民服務中心辦理,實行全面受理,全面服務,全面辦結。同時發放“便民服務卡”,開通便民服務綠色通道,實行微笑服務、貼心服務。便民中心成為了服務群眾、密切黨群關系的橋梁和化解矛盾糾紛矛盾的前沿窗口。
(三)建立關愛機制做黨員“貼心人”。溫暖黨員的心是增強黨組織凝聚力、親和力,增強黨員的自豪感、責任感和歸屬感的重大舉措,是黨心連民心,共建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一是建立教育培訓機制,做到“日常組織管”。定期開展“主題黨日”、“黨員固定活動日”,積極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對黨員進行政治理論、業務技能培訓,組織黨員參加各類有益身心的活動,營造和諧溫馨、團結友愛的組織氛圍。二是建立走訪入戶機制,做到“定期組織訪”。每逢“七一”、“十一”、春節等重大節假日,都會對老黨員、困難黨員、優秀黨員等進行走訪慰問。三是建立談心談話機制,做到“疑惑組織答”。建立了黨內談心談話制度,確保每位黨員每年至少有一次向組織反映自己意見和建議的機會,通過立即答復和限時答復保證黨員反映的事情件件擲地有聲。四是建立黨內幫扶救助機制,做到“難時組織幫”。機關黨員干部結對幫扶困難黨員,幫其解決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尤其是生活比較困難的老黨員和就業困難黨員必幫。五是建立大病救助機制,做到“病時組織探”。對老黨員、健康狀況不好的黨員保持經常性聯系,隨時掌握其身體狀況,力所能及地幫助解決具體困難。對病重黨員,及時列入救助范圍,綜合運用各類救助機制進行救助。
三、取得的成效
通過“黨群連心工程”的實施,各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努力在維護群眾利益、健全困難群眾幫扶機制、拓寬群眾訴求渠道、及時為群眾排憂解難上下功夫,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贏得了群眾的擁護,樹立了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
(一)拉近了黨群干群關系。“黨群連心工程”成為密切黨群關系的重大舉措,廣大黨員在黨組織的引領下,轉變以往“遙控式”、“指揮式”的工作作風,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群眾,帶著感情訪民心、帶著問題訪民情、帶著責任訪民意,融入親情、傾注真情,與廣大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結對子、交朋友,從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圍繞熱點難點,送溫暖、送信息、送技術、送文化,著力為群眾排憂解難,形成了“組織關懷黨員、黨員凝聚群眾、群眾靠攏組織”的和諧畫面。
(二)錘煉了黨員宗旨意識。通過勤走訪、勤獻策、勤解決真正讓黨員干部在實踐中開闊視野、磨練意志、錘煉品性,在與群眾打交道的過程中提升能力、增長才干、積累經驗、樹立形象。自活動開展以來,機關黨員干部先后走訪入戶50余次,發放“便民服務卡”千余份,記錄民情日記80余篇,工作心得體會100余篇,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80件,達成口頭協議23件,書面協議157件,涉及人員492人,涉及金額110萬元。收集群眾意見建議102條,及時解決98條。“黨群連心工程”既讓群眾感受到了組織的溫暖又使黨員干部在實踐中受到了教育,切實增強了黨員干部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三)強化了黨員先鋒引領作用。在社區兩委換屆中,黨員干部挨家挨戶宣傳換屆政策,耐心細致地做好參選人員的思想工作和重點人員的穩控工作,實現了屆中平穩有序,屆后風平浪靜;在惠民工程上,黨員干部及時跟進協調解決,爭取資金65萬元完成集鎮集中供暖設施設備更新和管線改造工程,協調解決人飲工程中遺留問題,更換凍裂水表30余塊、損壞井蓋17個,保障了全鎮居民用水用電取暖安全;在市政建設上,完成五公里、衛生巷及學校門前人行道油面鋪筑,動員五公里商戶改建門店10間,新建公廁一座,建垃圾池一處,安裝燈箱式垃圾桶38個,以綠色通道為主栽植喬灌木600余株,助力鎮區清潔美化。黨員干部協調各方力量,共建文明和諧精品小城鎮,鎮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黨員干部工作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同時更加提振了黨員干部為民服務的信心。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