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美食頻道 > 美食資訊

通渭縣--定西市通渭縣特色小吃

時間:2015-11-25 10:10:00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十二五”期間,通渭縣將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扶貧開發為主線,以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為核心,大力實施生態立縣、產業富縣、工業強縣、文旅活縣、科教興縣五大戰略,著力培育玉米和馬鈴薯、草畜、勞務、旅游四大產業,全力打造全省旱作循環農業示范縣、隴中重要的風電基地和全國文化旅游名縣,加快建設富裕文明、開放和諧新通渭。

文化體育

通渭縣文化底蘊深厚。通渭群眾酷愛書畫,習字作畫蔚然成風,全縣10萬余戶幾乎家家懸掛、收藏字畫,書畫收藏總量150萬件以上,現有畫廊260多家,從事書畫習作創作的人員3350人,有縣以上協會的創作骨干349人,其中有國家、省級書法(美術)協會會員32人,從事書畫裝裱和經銷的人員達2000多人,年書畫交易額1000萬元以上。1993年曾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通渭縣以書畫之鄉聞名,縣文化館魏岳嵩、劉鐸、何鈺等的作品多次在省上和全國各種大型展覽上展出受到好評。魏岳嵩的《梅蘭菊竹》條屏1984年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楷書扇面1987年在《書法》雜志發表。劉鐸的行草在中國、日本等國書法愛好者參加的《紀念孫中山誕辰120周年書畫展覽》中入選,并在杜康杯全國大獎中獲佳獎。全縣還多有書畫收藏愛好者,米芾、鄭板橋、于佑任等歷代名家的作品都有收藏,當代舒同、啟功等書法家的作品也散見于民間。

通渭體育事業成績驕人,先后被國家命名為“全國田徑之鄉”和“全國體育先進縣”,常河、雞川鎮先后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雞川、寺子、常河、碧玉、榜羅、什川、義崗、馬營和原青堡等鄉鎮先后被評為全省體育先進鄉鎮。

經濟發展

農業生產主要以種植業為主,糧食作物有小麥、莜麥、扁豆、速效豆、谷子、糜子、玉米、洋芋、蕎麥等17個種類。經濟作物有胡麻、蔬菜、瓜果、藥材、花卉等上百個種類。

城市工業主要有農副產品加工業和建材業。年產量最大的有粉絲、味精、淀粉、地毯、水泥、毛衣褲等二十多種產品。其中“飛天牌”粉絲獲全國食品博覽會銀獎,“溫泉牌”味精獲全國食品博覽會銀獎,為部級優質產品,兩項均被列為甘肅省名牌產品;仿古地毯獲全國優質進出口產品銀獎;牦牛絨衫獲’95武漢紡織年會紡織類“維爾佳”杯二等獎。境內有西蘭、華雙、馬隴等3條國家干線公里,有17條縣鄉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縣城距省會蘭州180公里,橫穿全縣的310國道已經建成。郵電通訊發展迅速?h城已開通程控國內直撥電話,馬營等16個鄉鎮實現了農話自動化。電力供應比較充分裕,有110千伏輸變電線路1條,35千伏輸變電站5個。實現了村村通電。

平均海拔1970.5米,屬黃土丘陵溝壑區。具有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征,屬隴中溫帶半濕潤向半干旱過渡區,年平均氣溫7.7°C,極端最低溫-20.7°C。總人口 42.85萬人,總土地面積290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5.3萬畝,其中糧田133.26萬畝,經濟作物24.53萬畝,人口密度156.33人/平方公里。

文化教育

通渭縣文化底蘊深厚,境內發現有溫家坪新石器時代遺址和戰國時代秦長城遺址,歷史上有東漢末年的著名“夫妻詩人”秦嘉、徐淑、明代工部尚書趙榮、開封知府王瓚、清代“隴右真儒”李南暉、四川按察使牛樹梅等文化名人。通渭也是中國工農紅軍途經的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地方之一,縣內建有榜羅紅軍長征紀念館、義崗紅軍烈士陵園、紅軍長征紀念碑等革命紀念建筑,紅軍長征榜羅會議遺址已被列入全國紅色旅游100個景點之一,“通渭小曲”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通渭群眾酷愛書畫,習字作畫蔚然成風,全縣10萬余戶幾乎家家懸掛、收藏字畫,書畫收藏總量150萬件以上,現有畫廊260多家,從事書畫習作創作的人員3350人,有縣以上協會的創作骨干660人,其中有國家、省級書法(美術)協會會員45人,1993年曾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