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報鉤沈之《獻給孔繁森》
——作者:穆明祥
1979年,時任山東聊城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同志,在響應國家號召報名去西藏工作前,請人寫了“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條幅;剛到西藏,他又寫下“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以此明志。最終,他兌現了自己的“承諾”——把自己的一切無私地獻給了阿里人民!
他告別母親、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兩度援藏,最終于1994年11月29日在去外地考察,完成任務返回阿里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僅有50歲的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的事跡,不知感動了多少人——筆者也是深受感動者之一。
孔繁森在西藏自治區擔任日喀則地區崗巴縣委副書記和任拉薩市副市長,分管文教、衛生和民政工作期間以及在藏區地震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太多太多的好事,比如為教育事業奔波操勞、給患者送藥、給孤寡老人送溫暖、匿名獻血、領養因地震失去親人的藏族孤兒等等,難以盡述。當然,在助推履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民生事業向好方面也是業績卓著。但是,尤其使我最為深受感動的,是他發生車禍后,人們在料理他的后事、整理他的遺物時,看的到兩件遺物:一是他僅有的8元6角錢;二是他在去世前4天寫的關于發展阿里經濟的12條建議。
“建議”,自是他工作分內之事,只是說明他對待工作認真,有想法、有見地以及敢于將基層的政事民情如實向上級呈報,以期引起重視,加以改進而已。可就是這“8元6角錢”的“遺產”,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試想:一位身為地委書記的人,他的“遺產”可能是“8元6角錢”嗎?可事實的確是“8元6角錢”!那么,他的錢去了哪里了?當然是用到“送藥”、“送溫暖”和“撫養孤兒”等等的為老百姓分憂解難的事情上去了。在孔繁森同志的葬禮上,懸掛有這樣一副挽聯:“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兩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重如岡底斯山。”是出自阿里人民對孔繁森同志的高度評價和真情道白,也是孔繁森同志的人生寫照。這樣的好官、好干部、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懷,難道不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敬仰、去學習嗎?!
作為一個能寫幾行詩的筆者,難道不應該為焦裕祿式的好干部、時代先鋒、領導干部的楷模、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孔繁森同志寫一首贊歌去贊揚他,弘揚他的崇高精神、大愛情懷嗎?于是,在反復觀看了有關宣傳孔繁森的電視報道,刊載孔繁森事跡的報刊新聞后,1995年4月初,我終于用兩天的時間,寫成了6段48行近1000字的《一曲用奉獻與奮斗精神譜成的壯歌——獻給孔繁森》的長詩,投到了《甘肅日報》“百花”副刊。不久,該詩便刊登在了1995年4月20日的《甘肅日報》“百花”副刊上。只不過,發表時,不知因版面的原因,還是其他原因,編輯將6段48行詩每段刪去兩行,變成了36行(見圖)。盡管如此,總算完成了我要為孔繁森寫一首贊歌的心愿,了了我敬慕好干部孔繁森的一片心意。
后來,我單位在文藝節目演出活動中也選用了這首詩,并請一位極具朗誦天賦的單位女員工朗誦。女員工聲情并茂的朗誦,受到了員工觀眾的好評,也感動了不少的員工觀眾。當然,我也是被感動者之一。
該詩后來收入到了2002年6月由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出版發行的我的詩歌集《詩苑放歌》中。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