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旅游頻道 > 出游寶典 > 旅游攻略

鹽鍋峽----永靖縣鹽鍋峽的發展歷程

時間:2015-09-11 16:13:13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永靖縣一帶流傳著一個古老的傳說:黃河、洮河、大夏河在此處匯合,三條孽龍各逞暴虐,掀起滾滾濁浪,蕩平四野村莊,吞噬雞犬牛羊,造成連年災禍。大明洪武年間,劉伯溫率領兩萬人西征永靖一帶,見此情景,就在臨津渡口設立壇臺,施展法術,踏星步斗,揮劍斬龍脈。隨后又在此建造一座白塔,以鎮三龍,并預言將來龍吐明珠。歷史就這樣巧合,六百年后,這個神奇的傳說變成現實,三顆晶瑩奪目的明珠--鹽鍋峽、劉家峽、八盤峽水電站鑲嵌在隴塬的峽谷之中。

    鹽鍋峽水電站于1958年9月27日與劉家峽水電站同日開工建設,英雄的水電建設者從官廳、豐滿、三門峽長途跋涉,來到千里隴塬,支起帳篷,點燃燈籠火把,向黃河宣戰。鹽鍋峽水電站按照施工要求,首先要在河的右邊修筑圍堰,以便開挖溢流壩基坑。這一工程原設計為木棧橋土石混合圍堰,需木材2500立方米,塊石和反濾料5600多立方米。根據當時情況,上述材料在短時間內難以備齊,工程局經過研究決定采用草土圍堰,以爭取時間,闖破第一關。

    1958年11月17日草土圍堰開始堆筑,經過20天奮戰,一條長498米的草土圍堰堆筑成功。草土圍堰的堆筑成功,鼓舞了職工士氣,接著連續奪得基坑開挖、混凝土澆筑和截流的勝利。1959年5月至11月進行第二期截流施工,左岸上下游圍堰采用土石圍堰、管柱立堵,單項進占法截流,自1959年4月24日14時至26日2時30分,歷時36小時30分,完成截流,河水由左岸6個導流孔和長32米的過水圍堰宣泄。

    1959年11月至12月,修建三期圍堰,圍護4號溢流壩段以右部分。

    1960年1月至4月,封閉1號至6號導流底孔,河水由7、8號底孔宣泄。1960年4月至5月,封閉7、8號底孔,洪水由溢流壩堰頂宣泄。基坑開挖分兩期進行,1959年截流前為一期,截流后至1960年底為二期,主體工程共開挖石方49.39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筑施工初期(1959年1至2月),骨料用斗車運輸,混凝土用人工拌合為主,用手推車入倉,人工搗實。后期骨料采用斗車、汽車或762軌距機車運輸、拌合機拌合,混凝土用汽車、輕軌斗車、皮帶機、滑槽等工具運輸,架子車送料入倉,大部分為人工搗實。機電安裝自1961年11月18日完成4號機組安裝后,到1975年11月8日機組全部安裝完畢,運行發電。金屬結構安裝總量為3337.12噸。

    1988年3月開始擴建9號機,1990年6月28日擴建完工并網發電。

    1997年2月25日,10號機組擴建工程土建部分開挖施工全面開工,1998年12月8日正式投產發電。

    10號機組的投產發電,使鹽鍋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45萬千瓦,也使整個電站工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鹽鍋峽水電站.

    2001年10月22日,鹽鍋峽水電廠對8號機組開始進行增容改造,改造后出力提高0.5萬千瓦,計劃從2000年至2002年改造4臺,2003年至2005年改造后4臺。項目改造完成后,單機容量凈均增長0.6萬千瓦,8臺機組凈增容量4.8萬千瓦,年增發電量2億千瓦時,并對系統調峰及安全穩定運行提供可靠保證。

    2002年2月13日、11月18日先后完成8號機、5號機增容改造工作。截止2002年底,鹽鍋峽水電站累計發電654.5億千瓦時,創工業總產值45億元,相當于累計總投資的15倍,為西北地區工農業生產和甘肅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2002年底,電站從原甘肅電力公司劃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管轄。

 

    2004年7月經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決定鹽鍋峽水電站隸屬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管理。

 

    2005年1月12日,以"專業化管理、集約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為改革目標組建的黃河水電公司隴電分公司正式成立,代表黃河水電公司負責鹽鍋峽、八盤峽兩個水電站的安全生產和經營管理,肩負起了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歷史使命。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