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旅游頻道 > 城市生活 > 印象城市

白銀:“旅游+”加出鄉村發展新天地

時間:2018-11-08 12:35:35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點擊:

  甘肅白銀市“花村·顧家善”鄉村旅游點做得如火如荼,去年6月開業至今,接待游客量達13.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330萬元,成為白銀旅游的新地標。

  近兩年,白銀充分發揮“旅游+”的融合作用,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凸顯扶貧效果。

  融合發展出新意

  有“西部陶都”之稱的白銀平川區,制陶文化傳承千年,目前打造了以陳列館、博物館、工業遺址博物館、創客空間及展覽空間、非遺傳承中心等12個分項目為核心區的陶瓷特色小鎮,創造了“旅游+工業”融合發展典范。

  平川區委書記高云翔表示,陶瓷小鎮、小黃灣古村落為平川區增加了鄉村旅游文化內涵,在全域發展鄉村旅游上,不搞千篇一律的鄉村風貌,爭取實現“一鄉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田園綜合體鄉村旅游平臺,開發“平川特色”的黃河風情游、紅色教育游、工業文明游和農家休閑游等項目。

  “花村·顧家善”是白銀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點打造的精品美麗鄉村,做好“旅游+生態”文章,贏得眾多游客的青睞。該村以各類花展為平臺,在農家樂、漁家樂鄉村田園景觀的基礎上,村民們以豐富的文化活動,自發創建村級“隴原巧手館”,銷售刺繡、荷包、剪紙、草編等巧手產品,展示花村自然生態、歷史文化、文明旅游融合發展的新成果。

  黃河石林大景區管理委員會相關人士介紹,龍灣村+黃河石林融合了黃河、石林、沙漠、戈壁、綠洲、農莊等資源,游客住農家房,吃農家飯,睡農家炕,體味純樸的黃河人家生活,還可坐羊皮筏子、騎驢車、乘熱氣球等體娛項目,凸顯了黃河石林大景區的旅游服務功能。

  景泰縣委書記李作璧表示,今年黃河石林大景區將完善“七彩石林”攝影風情區、四季采摘體驗區、龍灣民俗度假區、地質遺跡觀光區、壩灘休閑生態區五大功能區。同時,以景區內的國家級滑輪滑雪訓練基地、國際露營地為依托,撬動“旅游+體育”市場。

  旅游扶貧顯成效

  白銀市委書記蘇君表示,白銀是一個旅游資源稟賦極高的城市,同時也是一個欠發達的貧困地區。要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一項扶貧和富民工程來抓,將鄉村旅游融合農業發展、城市創建、美麗鄉村建設、文化體育發展,助推鄉村旅游快速發展,幫助農民增收脫貧奔小康。

  龍灣村是白銀的知名鄉村旅游點,自2013年起,龍灣村在政府扶持下,農戶自主投資,興辦農家樂,取得了積極成效。

  “我們村依河而立,黃河穿峽谷而過,兩岸奇石林立,很多游客羨慕龍灣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六年前,我們四口之家只能靠種田種地為生,年收入1萬元左右,現在旅游旺季,光農家樂年收入就有32萬元多,不愁供孩子上大學了!苯洜I農家樂的龍灣村村民趙全喜自豪地說。

  白銀市委宣傳部宋秉棣說,目前,龍灣村村民5000余人,參與農家樂村戶達80戶,民宿近40家,村民自家種的蜜瓜、黃花菜、枸杞等土特產也有了銷量,這幾年很少有村民外出務工。

  “花村·顧家善”過去以勞務輸出為主要經濟來源。近兩年,在政府扶持下,村民們修建自家院落,興辦農家小院,外出村民陸續回來經營農家樂等。全村367戶近千人,2017年,村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以上,村民人均純收入1.8萬元以上,13戶貧困戶脫貧11戶。

  “花村·顧家善”村集體還組織選派種植能手去多地花卉基地培訓,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種植模式,規劃流轉土地300—500畝,成立了村集體花卉合作社。

  白銀市白銀區委書記王琳璽表示,在完善水、路、空立體化旅游交通格局上,該區打造了“花村·顧家善”、鄉坊·強灣村、桃園·羅家灣、大坪花海、石村萱帽塔、水村大川渡為代表的鄉村旅游“六朵金花”,積極發展特色民宿、野外拓展、自駕游、熱氣球、觀光小火車等項目,構建了一體化的鄉村旅游產品體系,旅游扶貧成效明顯。

  留住鄉愁見鄉情

  白銀市靖遠縣獨石村,今年打造了“水韻·獨石”品牌,以“一石一湖兩渠一村莊”的旅游景點和線路,吸引了很多人觀光旅游。

  走進獨石村,一排排紅墻磚瓦的房屋錯落有致,清新的空氣,潺潺的流水,能讓人充分感受到一種現代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村里還推出蘇記豆腐、靖遠羊羔肉、酸爛肉、釀皮等當地美食。

  當前,獨石村已經被成功打造成為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富有濃厚鄉土氣息的民俗文化旅游村落。

  獨石村黨支部書記楊添說,為了村里的風景更美,村民們自發清理庭院、種上花草,村集體也興辦了鄉村博物館、隴原巧手館、農特產品展館、民俗文化街等。不少城里的游客都說在這里能喚起兒時的鄉村生活記憶。

  靖遠縣委副書記、縣長劉力江說,靖遠縣將借力沿黃區位和資源優勢,以全域旅游為目標,繼續將獨石村等打造成為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鄉村體驗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綜合體,因地制宜發展古跡觀光區、水上島嶼游玩區、特色水產養殖區、優質水稻種植區,并積極串聯紅色旅游景點,形成靖遠特色的黃河農耕文化、絲路文化、紅色文化的旅游線路。(文/,摚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