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高臺訊(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劉 峰 通訊員 張虎忠) 近年來,高臺縣城關鎮緊扣城市經濟、生態環境、民生保障等六大核心領域,精準施策破解發展難題,創新實踐增進民生福祉,成功探索出一條產城融合、生態宜居、治理高效的發展新路徑。
(國慶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分紅大會)
激活經濟引擎 經濟動能實現雙輪驅動
從項目招商的精準落子到閑置資產盤活的創新突圍,從就業服務的暖心實踐到居民收入的穩健增長,城關鎮以繡花功夫編織著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錦繡畫卷。
城關鎮聚焦主導產業,大力實施“產業鏈招商”策略,通過組建“項目服務專班”提供全流程跟蹤服務,成功引進儲能設備制造等項目,實現“強鏈補鏈”新突破。積極盤活低效閑置資產發展集體經濟,東苑社區“幸福工坊”服務公司、國慶村集體資產運營等模式成效顯著,村社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00萬元,帶動股東分紅達168萬元。
城關鎮通過舉辦招聘會、對接用工企業,累計實現城鎮新就業1300余人,勞務輸轉440余人次,創收超218萬元。針對低收入群體開設“就業直通車”,舉辦電工、家政、手工制作等就業技能培訓5場次,幫助數百名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全縣平均水平。
(城關鎮機械化作業清掃街道)
扮靚生態底色 全域環衛勾勒宜居新畫卷
漫步在高臺縣城市的街頭,抬頭是湛藍天空,俯身是整潔路面,街邊綠植繁茂,空氣中彌漫著花草芬芳,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城關鎮以“深度潔城”行動為抓手,將精細化管理貫穿環衛工作全過程。創新推行“路長+網格”的環境治理雙規機制,實行鎮黨員干部分片包抓環衛網格,認領責任路段,督促做好早掃保潔、垃圾清運和公廁管理等工作。開展環衛改革,優化機械清掃+人工清掃的作業模式,主干道機掃率達80%以上,實現清掃保潔全天候、全覆蓋、無死角。在城鄉結合部和背街小巷,常態化開展環境衛生整治行動,衛生死角被徹底清理,“牛皮癬”廣告消失不見,城市環境更加煥然一新。
(人民西路社區開展關愛幫扶活動)
兜牢民生底線 暖心服務編織幸福生活網
在城關鎮,民生保障工作細致入微,像一張溫暖的大網,將每一位困難群眾呵護其中。
社區網格員化身“暖心守護者”,秉持“精準滴灌”理念,定期走訪摸排低保戶、特困人員、殘疾人等困難群體。他們走進平房區,握住老人布滿皺紋的手;踏入出租屋,傾聽單親媽媽的生活困境。為900余戶困難家庭送去超千萬元保障金,為300余人次提供及時的臨時救助,每一筆款項都飽含著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懷。尤其令人感動的是對老年人的貼心關懷,為900余戶老人進行居家適老化改造,在衛生間安裝智能馬桶,為昏暗的房間更換明亮的燈具,將門檻降低方便輪椅進出…… 這些看似微小的改變,卻極大提升了老人們生活的安全性與便利性。82歲的李奶奶激動地說:“現在在家里走動,再也不用擔心會摔倒了,政府真的把我們老人的事放在了心坎上!”
(東苑社區調解居民矛盾糾紛)
涵養文明新風 志愿星火點亮精神家園
文明之風如春日暖陽,悄然浸潤著城關鎮每一寸土地。三級文明實踐陣地構建起一張緊密的精神網絡,在這里無論是白發蒼蒼的老者,還是朝氣蓬勃的孩童,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
“七彩志愿服務隊”是城關鎮最亮麗的風景線,身著彩色馬甲的志愿者們深入小區樓院,化解矛盾糾紛,參與環保宣傳,為城市環境美化添磚加瓦……120余場的志愿服務活動,1200余名志愿者的熱情奉獻,讓文明的種子在城關鎮處處生根發芽。
“樓院講堂”里,居民們圍坐一堂,聆聽專家學者的精彩講座,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圓夢微心愿”活動中,志愿者們積極行動,幫助困難群眾實現一個個小小的心愿,傳遞著溫暖與關愛;“愛心托管課堂”為雙職工家庭解決后顧之憂,孩子們在這里學習、玩耍,度過充實快樂的時光。如今,在城關鎮,志愿服務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文明新風尚蔚然成風,社區處處洋溢著和諧、溫暖的氛圍。
(人民西路社區召開居民協商議事會)
優化社區治理 便民服務提升人居品質
晨曦微露的街巷中,城關鎮9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已亮起溫暖的燈光,宛如街區里的“便民驛站”,敞開懷抱迎接每位居民。
“為民幫辦實事”服務機制,成為連接社區與居民的連心橋。網格員們手持記錄本穿梭在樓院之間,傾聽居民心聲,將“希望加裝健身器材”“期盼修復破損路燈”等160余件群眾反映的問題被逐一記錄、分類處理。當老舊小區的空地上豎起嶄新的健身器材,當昏暗的巷道亮起明亮的路燈,這些看似微小的改變,卻實實在在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
城市更新行動描繪出嶄新的人居畫卷。走進新建南村社區景隆南苑小區,曾經斑駁的墻面煥然一新,破舊道路鋪上平整地磚,綠化帶內鮮花盛開、綠樹成蔭。智能充電樁在各個小區紛紛涌現,解決了居民電動車充電難題;居民們漫步街頭,臉上洋溢著幸福笑容,真切感受著“推窗見綠、出門見景、15分鐘可達幸福”的美好生活。
(社區愛心托管班)
筑牢平安根基 多元共治譜寫和諧樂章
當夜幕降臨,萬家燈火次第亮起,城關鎮人民西路社區的網格員小張已穿上中國社區馬甲,揣著巡查本穿梭在樓院間,她的筆記本記滿了電線老化的樓道號、需要清理雜物的樓梯間,還有剛約好的鄰里調解時間……,這是城關鎮守護穩定大局的日常剪影,也是其筑牢安全防線的生動體現。
城關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拓展“四級七天”調解法,發揮網格員、社區民警、樓棟長等前哨力量作用,構建“社區特色調解室+居民自治調解隊”的調解網絡,織就了一張細密的“和諧網”。東苑小區的廣場上,一場“板凳議事會”正在進行,居民們圍坐在一起,共同商討解決小區停車難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充分調動退休黨員、志愿者、熱心群眾等群體力量,全鎮累計排查調解各類矛盾糾紛261余起,調處率達98%,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如今的城關鎮,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城市環境煥然一新、民生保障堅實有力、文明實踐蔚然成風、社區服務高效便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站在新起點,城關鎮將繼續以“群眾滿意”為標尺,統籌推進“六宜”城市建設,奮力譜寫全鎮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