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武都訊(通訊員 李春鶯 董永鋒 李麗)今年以來,武都區立足區情實際,緊扣脫貧攻堅成效鞏固和脫貧摘帽后“四個不摘”要求,不斷創新監督措施,提升監督質效。
“三強化三保障”深化推進專項治理
“你們的低保資金有沒有按時足額發放?”“聽說你家今年有人生病住院,醫療救助落實了沒有?”“駐村幫扶干部工作開展的怎么樣?”
從今年3月開始,圍繞脫貧摘帽后如何更加精準地治理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武都區以“強化政治監督,保障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執行到位;強化制度執行監督,保障脫貧攻堅‘兩個責任’有效落實;強化紀律監督,保障扶貧領域紀律作風持續好轉”為主要內容,在全區范圍內創新開展了“三強化三保障”活動,重點圍繞掛牌作戰、“5+1”專項提升、精準幫扶、拆危治亂等工作,列出3大類22條問題清單,靶向發力實施監督。
“開展這一活動,就是防止出現脫貧攻堅力度減弱、效率下降和摘帽后懈怠松勁等問題,確保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思想不亂、精力不散、力度不減,全力以赴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殲滅戰”,武都區紀委監委負責人表示。
截至目前,全區紀檢監察系統通過監督檢查發現并督辦整改存在問題276條,處置扶貧領域問題線索143件,立案54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33人,組織處理35人。
“四看四查”“6個1”精準監督問題整改
整改任務有沒有分解到位?整改措施有沒有落實落細?整改質量是不是達到了標準要求?群眾對整改成效是否滿意……
武都區把監督推動脫貧攻堅各類反饋問題整改,作為護航脫貧攻堅的重要政治任務,緊盯問題整改標準和完成時限,以40個鄉鎮(街道)紀(工)委為監督主體,以“看任務分解,查整改責任是否靠實;看措施落實,查整改行動是否高效;看群眾反響,查紀律作風是否嚴明;看整改成效,查整改質量是否達標”為主要內容,創新開展了脫貧攻堅問題整改“四看四查”沖刺清零行動;以10個綜合派駐紀檢組為監督主體,以“堅持每周對派駐單位開展一次綜合監督,即參加一次班子會議、開展一次談心談話、征求一次工作意見、查閱一次文檔資料、進行一次實地監督、進行一次意見反饋”為主要任務,創新開展了“6個1”派駐監督。兩項創新舉措的落實,有效發揮鄉鎮(街道)紀(工)委同級監督和紀檢組派駐監督作用,牢牢盯住關鍵點位,嚴肅查糾整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當時我們村上手機信號較差,在整改這一問題的時候,區紀委第七派駐紀檢組工作人員現場進行了監督,對整改效果進行了測試,我們感到滿意。” 武都區魚龍鎮孟家山村的一位村民說到。
據統計,自監督整改工作開展以來,武都區紀委監委先后開展實地監督24批次,約談涉關責任人員80人次,監督整改完成了中央、省、市巡視巡察和各類督查檢查反饋的15類288條具體問題,確保了整改任務按期按要求見底清零。
“一單位一清單”做實做細日常監督
“護航脫貧攻堅,既要在抓主抓重上下硬功,也要在日常監督上求實效。要切實做到抓早抓小、抓常抓長,把全面從嚴治黨部署要求貫穿到脫貧攻堅各環節、全過程。”武都區紀委監委負責人表示。
區紀委監委以鄉村“小微權力”運行和惠民惠農政策措施落地落實為切入口,把護航脫貧攻堅作為重要內容,創新推行“一單位一清單”監督模式,督促全區各級黨組織建立健全“三清單、一流程圖、一表格”,即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權力運行流程圖,重點崗位干部廉政風險排查防控一覽表,并在此基礎上整合區紀委監委各紀檢監察室、派駐紀檢組、各鄉鎮(街道)紀(工)委監督力量,以 “兩個責任”落實情況為主線,結合被監督的鄉鎮(街道)、區直部門、村(社區)職責、權限、政治生態等情況,依據黨章黨規黨紀和《監察法》,為每個單位量身定制一張監督清單,實現一張清單監督一個單位。通過差異化、清單式監督,提升日常監督的針對性、操作性、實效性和精準度。
該監督模式推行以來,已督促全區各級黨組織建立健全了“小微權力”清單,制定監督清單815份,現場發現并督辦整改問題46個。
“‘一單位一清單’監督模式,盯住了‘縣里的權、鄉里的情、村里的點’,既壓實了基層黨組織的主體責任,更為紀檢監察機關精準實施監督提供了有效抓手,打通了全面從嚴治黨‘最后一公里’,在護航脫貧攻堅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武都區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表示。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