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宕昌訊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宕昌縣沙灣鎮始終將群眾的“煩心事”作為“頭等事”,聚力開展鄉村精細化治理工程,不斷增強主動服務意識,用心用情用力將實事好事辦到群眾心坎上,變群眾“口頭上”的訴求為看得見的實惠和“打心底”的滿意,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更加具象,更加充實。
聚焦飲水安全,興辦民生實事。沙灣鎮將飲水安全作為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抓手,積極匯報爭取實施趙家坡等9個村飲水安全補短板項目。在施工過程中,緊盯水質、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證率四個關鍵,加強新水源水質檢測、蓄水池選址、管線走向、管網鋪設、閥門安裝、管道保溫、施工場所安全管理,有力推動項目建設高質量進行,讓轄區群眾早日用上方便、安全的自來水。同時,統一安排部署,在全鎮范圍內開展自來水供應管網大檢修、大維護,自來水蓄水池大清洗、大消殺行動,多措并舉保障轄區廣大群眾用水安全。
暑期堅守,小課堂匯聚大能量;書聲笑語,見證鄉村兒童成長。沙灣鎮精準聚焦鄉村兒童暑期看護難的民生痛點,依托“黨建引航·和美沙灣”品牌,將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有效轉化為為民服務效能,指導21個村全面開展護苗行動,在家門口開設涵蓋文化傳承、科普教育、心理健康、安全普法、興趣培養、作業輔導、公益活動等多個領域的公益課堂。黨群服務中心、農家書屋化身寓教于樂的生動課堂和琴棋書畫的展示舞臺,庭院巷道成為工藝活動的實踐陣地,讓返鄉大學生有了社會實踐平臺,讓450名中小學生和幼兒有了豐富多彩充實的暑期生活,讓家長們騰出更多時間搶收花椒,實現互利多贏,交出了孩子樂意、家長放心的暖心答卷。
教育興,則鄉村興。8月19日,大寨村舉行獎學金發放儀式,天津大學駐村幫扶隊為2025年考取大學的11名學生發放獎學金共計9600元。教育幫扶是天津大學定點幫扶大寨村重點幫扶內容之一,通過發放獎學金等方式,激勵引導學生發奮圖強,報效祖國,反哺家鄉,營造了捐資助學、崇文重教的良好鄉風。
“讓群眾喝上安全的水,是‘天大’的事。”為有效解決大寨村自來水水質“偏硬”問題,大寨村駐村第一書記趙國光充分發揮天津大學定點幫扶優勢作用,積極對接天津大學深圳學院教授赴大寨及水峪溝開展實地調研考察,推動實施二氧化碳驅動新型硬水軟化項目,優化山區偏硬水質,用科技保障水質安全,有效緩解膽結石等地方病多發狀況。
針對村里閑置地方堆放雜物垃圾影響村容、孳生污染的問題,上堠村著眼建設人居環境示范村,廣泛聽取群眾意愿,扎實清理村內亂堆亂放,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打造微型公園,扮靚村莊顏值,提升內在品質,讓周邊群眾茶余飯后休閑納涼有了好去處。
強化農田水利維修管護,打好抗旱保收主動仗。各村黨支部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廣泛發動組織群眾投工投勞,對老舊和水毀灌渠及時疏通修復,采取開挖渠道、加固渠邊、清理淤泥、疏通障礙、截流引水等措施,全力保障灌渠通暢和農業生產用水,滿足農田灌溉需求,護航農業生產取得好收成。
“小”路燈照亮“大”民生。民事直說中,“出門黑、出行難”成為鎮政府機關駐地上站、下站兩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鎮黨委、政府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通過深入實地調研、廣泛征求民意,精心制定實施方案,積極爭取政策支持,為兩村安裝100盞太陽能路燈。路燈照亮了夜間出行的路,也溫暖了廣大群眾的心。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沙灣鎮推動落實分散供養特困群體關心關愛措施,前期組織全鎮374名特困供養監護人分兩批次進行了集中培訓,現場講解《沙灣鎮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監護人管理辦法》,簽訂履行監護責任承諾書,促使監護人更好履行監護職責,讓特困供養人員居住生活得更好。同時,持續加強沙灣養老綜合服務中心規范化管理運行,進一步提升服務條件和服務水平,將養老中心打造成特困供養人員安享晚年的舒心地、幸福地。各村結合“大走訪、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工作,及時將無人照料,居住生活條件差或監護責任履行不到位的特困供養人員安置到養老中心。通過集中供養模式,為特困人員提供更專業的生活照料、醫療護理和日常管理服務,進一步保障他們基本生活權益,提升生活質量。
新寨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緊密結合村情實際,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減輕群眾負擔作為幫扶重點,全力爭取資源支持,按照“公平透明、不漏一戶”的標準,為240戶農戶籌措發放有機化肥45.2噸,緩解了村民農耕生產的燃眉之急,讓廣大群眾真切感受到了幫扶政策的溫度與力度。建立物資發放臺賬進行公示,讓物資發放在陽光下進行。
下一步,沙灣鎮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用深厚的為民情懷和實實在在的行動力,將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用群眾可感可及的實際成效贏得廣大群眾信任和支持,不斷為鄉村全面振興凝聚磅礴力量。
(劉治學 王曉勇)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