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宕昌訊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今年以來,宕昌縣韓院鄉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精準發力,全鄉上下掀起實干熱潮,一個個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難點、堵點問題得到有力破解,干群關系在共同奮斗中日益密切。在這場為民服務的生動實踐中,菜地灣村黨支部發揮先鋒引領,帶領村“兩委”班子和黨員群眾,在抗旱保收、防汛減災、人飲安全、道路暢通、人居環境提升等關鍵領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心答卷”。
抗旱一線:未雨綢繆保增收
面對今春持續旱情威脅,村黨支部書記馬培霞迅速組織村社干部、黨員骨干成立抗旱應急隊,深入田間地頭,全面排查灌溉設施,清理疏通溝渠。針對春旱造成部分村組水源緊張、供水不足情況,村黨支部科學調度,組織村民采取輪灌、錯峰用水等方式,最大限度提高用水效率。同時,宣傳節水知識,引導村民科學灌溉,并組織力量為缺水嚴重的孤寡老人、困難家庭義務送水20余噸。在村黨支部周密組織下,全村抗旱保苗工作有序推進,有效保障了農田的灌溉需求,最大程度降低了旱災損失,守住了村民的“糧袋子”。
防汛前沿:風雨無阻護平安
進入汛期,村“兩委”干部始終緊繃安全弦,24小時值班值守,對全村地質災害隱患點、河道堤岸、危舊房屋進行拉網式排查,同時完善村級防汛應急預案,明確轉移路線和責任人,儲備必要防汛物資。在一次強降雨預警發布后,村“兩委”干部深夜冒雨巡查,發現安方坪社一處山體有異常跡象,立即組織干部對5戶處于危險區域的群眾連夜轉移安置。其中一戶五保老人行動不便,馬培霞毫不猶豫沖進雨中,將老人背至安全地帶。正是她的高度警惕和果斷處置,成功規避了一次潛在的山體滑坡險情,確保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人飲工程:涓涓清流潤心田
“吃水難”曾是困擾樊家壩社、安方坪社村黨支部將此列為年度“頭號”民生工程,多次實地勘察水源,積極向鄉黨委、政府匯報爭取項目資金支持。面對籌資缺口,村“兩委”干部帶頭捐款并耐心細致做通村民思想工作,凝聚起建設合力。經過1個多月的奮戰,清澈安全的自來水終于流進了63戶村民家中,360多人徹底告別了“望天吃水”的歷史。
道路搶修:暢通鄉村“血脈”
菜地灣村分布在良恭河兩岸山坡上,群眾居住分散,部分通社道路年久失修,尤其是雨后泥濘難行,嚴重制約村民出行和農產品外運,村黨支部書記馬培霞看在眼里,急在心頭。她一方面積極申報項目爭取硬化指標,另一方面不等不靠,組織黨員群眾開展日常養護和應急搶修。在她的持續努力下,近兩年累計爭取并完成道路硬化14公里,維修養護道路38公里,村內路網通行條件顯著改善。
環境提升:扮靚家園煥新顏
菜地灣村黨支部將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提升村民生活品質的突破口,一方面,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實施村莊美化亮化工程,在主要道路沿線安裝太陽能路燈72盞,點亮了村民的夜行路。另一方面,組織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常態化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清理垃圾、清理亂堆亂放、清理溝渠池塘,拆除危舊房、廢棄豬牛欄及露天廁所茅房,整治垃圾、污水、畜禽污染,累計清理衛生死角8處,清運垃圾10余噸,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在村黨支部的推動下,村里建起了3個垃圾集中收集點,村內道路干凈整潔,房前屋后綠意盎然,昔日“臟亂差”的角落變成了小花園、小菜園。村民們紛紛感慨:“現在村里環境大變樣了,住著舒心,看著也養眼!”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菜地灣村黨支部一班人正是以這樣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詮釋著基層黨組織的使命與擔當,為黨旗在基層一線增輝添彩。
(劉治學 王曉勇)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