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康縣訊 每天清晨與傍晚,在康縣轄區的各中小學、幼兒園門前,一抹抹“熒光綠”準時出現。他們指揮交通、疏導車流、護送學生,成為校園門口一道溫暖而堅實的安全屏障。為切實保障學生上下學交通安全,康縣公安交警立足職能、主動作為,構建“高峰勤務+警校聯動+宣傳教育”三位一體常態護學機制,全力筑牢校園周邊道路交通安全防線。
高峰勤務“站”出平安路
針對學生上下學時段交通流量大、接送車輛集中等特點,大隊科學部署警力,在全縣中小學、幼兒園周邊設立“護學崗”,嚴格落實“定人、定崗、定責、定勤務”制度。每日上學、放學前30分鐘,護學民警提前到崗,指揮疏導接送車輛即停即走,引導非機動車有序通行,嚴查車輛違停、隨意掉頭等交通違法行為。
“以前校門口接送車輛亂停亂放,經常堵車,現在有交警指揮,道路暢通多了,孩子上下學也更安全。”學生家長李女士感慨道。數據顯示,自護學崗常態化運行以來,交通擁堵時長縮短近三分之二。
警校聯動“織”牢安全網
大隊積極與轄區學校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定期召開警校聯席會議,及時掌握學校上下學時間調整、重大活動安排等信息,動態優化護學方案。聯合學校建立了“學校法治副校長”“公安、教師、家長志愿者護學隊”和“專題宣傳交通安全櫥窗”等活動,把那個定期組織民警走進校園開展交通安全知識講座,通過播放警示視頻、互動問答、情景模擬等形式,向學生普及交通法規和安全出行常識。
同時,加強校園周邊道路隱患排查整治,新增交通標志標線28處,完善減速帶、警示燈等設施32套,切實從源頭上改善了校園周邊交通環境。
宣傳教育“種”下安全種
“小朋友們,過馬路一定要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在城關一小的交通安全課上,交警小張通過生動有趣的講解,為孩子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安全課。除了線下宣傳,大隊還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制作發布交通安全短視頻、圖文信息,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引導學生和家長共同遵守交通規則。
常態化護學工作開展以來,已有超過10萬余名師生及家長接受交通安全教育,“文明出行、安全第一”的理念在校園內外蔚然成風。
供稿:余艷梅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