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所時間:1983年。
轄區概況:轄區總面積14.35平方公里,是市區行政服務中心和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同時也是國家級油橄欖生產基地,轄區總人口為56888人,其中戶籍人口為17329人,下轄13個社區,10個警務區,轄區共有41個智慧安防小區,實有單位315家,旅店業127家,娛樂場所28家。
警力配備:現有民輔警35名,其中輔警13人,工勤7人。
榮譽:一級派出所。曾獲“集體一等功”、“集體三等功”、“新時代全省楓橋式基層表揚單位”、“全市成績突出青年集體”等榮譽。
為切實提高基層社會治理能力,隴南市武都區公安局東江派出所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大抓基層、大抓基礎”鮮明導向,突出派出所“主防”職能定位,深耕“警格+網格”融合治理,形成了警力向網格延伸、要素向網格集中、服務向網格開展、問題在網格解決的社會治理新模式。
做好安全隱患聯治
東江派出所轄區面積14.35平方公里,實有人口5萬多人,是隴南市區新開發區,也是隴南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重點單位和公共復雜場所多,治安形勢較為復雜。
“有限的社區警力難以支撐龐雜的基層治理事務,如果沒有基層網格員,很多安全隱患就無法發現。”東江派出所所長龐讓平這樣評價“警網”融合。
近日,社區網格員在對小區消防安全隱患開展巡查時發現,有高層居民私拉電線至樓下給電動車充電,不但影響小區環境,還存在消防安全隱患。網格員馬上將情況反饋給派出所民警徐玉平,民警隨即上門對該住戶進行消防安全教育,并進行了整改。
“警網”融合以來,東江派出所明確社區民警、網格員職責任務,統一安排勤務,共同做好人員密集場所、治安復雜區域、重點行業場所、出租房屋等安全管理、隱患排查工作。“警網”融合以來,共摸排整改安全隱患516處,化解了一大批風險安全隱患。
做強治安防范聯巡
“警察同志,我兒子找不見了,請你們幫幫我!”近日,轄區居民劉女士報警稱,其5歲的兒子在濱江公園玩耍時不慎與家人走失。
接警后,東江派出所民警一邊查看周邊視頻,一邊將劉女士兒子的照片發到警務網格聯動群、“義警聯盟”群等,發動各方力量找人。不到1個小時,一名網格員在微信群內回復稱找到走失男孩。
依托轄區社會網格和警務區,東江派出所最大限度將警力嵌入網格,積極推進民警進社區(村)“兩委班子”,警務模式也從“事后處置”向“事前預防”轉型。日常工作中,以村社、單位、重點部位為基本單元,深入網格開展工作。同時,緊盯警情高發時段和區域,對重大安全隱患、案事件苗頭及時掌握介入,全面提升社會治安防控質效。
派出所充分挖掘整合小區保安、保潔員、出租車司機、外賣騎手、快遞員、物業人員等平安建設力量,組建了一支900余人的“義警聯盟”隊伍助力網格化管理,全面開展隱患排查、巡邏防范、矛盾調解、應急救援、平安宣傳等,使基層社會治理更高效、更精準。
做實矛盾糾紛聯調
“李警官,開賓館的老張頭跟老趙打起來了,拉都拉不住,你們趕快來!”近日,社區民警李元斌接到網格員何吳軍的電話,稱轄區居民老張跟老趙因為攝像頭發生口角,繼而引起肢體沖突。
原來,老張跟老趙兩家是鄰居,各自經營著一家賓館。前不久,老張在自家賓館門口安裝了一個攝像頭,老趙則認為攝像頭正對著自己家賓館。對此,李元斌與網格員互相配合,一個講法理,一個講人情,雙方心結漸漸解開。最后,老張同意調整攝像頭角度,這起糾紛得以圓滿化解。
派出所將網格員“人熟、地熟、情況熟”的本土優勢,與社區民警“懂法律、知政策、會調解”的專業優勢相結合,推動建立多元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根據矛盾糾紛緊急程度及時分流,推動矛盾糾紛“一站式”高效化解,讓群眾“只進一扇門,化解千千結”。“警網”融合以來,共排查化解矛盾糾紛216起。
做優防范教育聯宣
“大爺,有人打電話說保健品代購、掃碼線上領獎,您一定要提高警惕,這是電信網絡詐騙!”
“滅火器要放在店鋪顯眼且易拿取位置,萬一遇到了火災也不要慌,迅速撥打火警電話,然后按照順序操作滅火器……”
近日,社區民警與網格員組成法治宣防聯動小組,向轄區居民、商戶進行安全宣防。
“警網”融合后,派出所充分利用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等時機,以非法集資、電信詐騙、消防火災、反邪教、禁毒等安全知識為重點,采取“線上+線下”同步推進的方式開展宣防工作,以“鋪天蓋地+精準滴灌”方式打好宣防主動仗。
東江派出所自“警網”融合推行以來,各類警情大幅下降,轄區治安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14.8%,刑事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23.1%,盜竊案發案率同比下降32.6%,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