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禮縣訊 春漸暖,悄然至。綠樹掩映下的村落,阡陌縱橫的瀝青路,寬敞明亮的休閑廣場……,一個個美麗鄉村,星羅棋布地鑲嵌在蘭倉大地,群山碧水之中,繪就了一幅幅生機勃勃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必須堅強,黨員隊伍必須過硬。
黨旗飄揚增活力,鄉村如詩又如畫。一直以來,禮縣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基礎保障工程,抓黨建、強經濟、聚民心,鄉村發展有了“主心骨”和“領頭羊”。
西漢水奔騰不息,祁山、大堡子山歷經風雨巋然屹立,見證著禮縣這片熱土的歷史變遷。
禮縣曾經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秦巴山片區集中連片特困縣、全省深度貧困縣。2013年底,該地貧困發生率高達32.32%。從2013年底到2020年,七年間,禮縣將窮困、貧苦湮沒在了歷史的漫漫長河中。
2021年以來,禮縣遵照“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123477”發展思路,凝心聚力,砥礪奮進,全力以赴“守底線、抓銜接、促振興”,讓發展基礎更加夯實、優勢更加凸顯、動能更加強勁,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特別是在基層黨建工作方面,禮縣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黨的組織路線,始終堅持把基層黨建工作同鄉村振興深度融合,進一步夯實鄉村振興基礎,高站位謀劃、高標準推進,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禮縣被國家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一扶一帶”作為產業扶貧典型案例,在國務院原扶貧辦主管、主辦的刊物《中國扶貧》雜志刊登。
高位謀劃布局 筑牢“橋頭堡”
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抓好基層組織建設是關鍵。禮縣堅持從一線支部抓起,織密建強黨組織領導的村級組織體系,著力筑牢鄉村振興戰斗堡壘。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禮縣各級黨組織凝聚政治合力,突出黨建引領,強化政策銜接,壓實工作責任,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堅持縣鄉村三級書記一起抓,上下聯動、合力推進,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雙組長”,去年以來先后主持召開領導小組會、調度會等各類會議14次,協調解決問題12個。
同時,安排29名縣級領導每人包抓1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與聯系領導捆綁、與縣投項目捆綁、與駐村第一書記捆綁、與選派科技專員捆綁、與聯鄉組長單位和聯村單位捆綁、與干部年度考核捆綁。去年以來,省市縣153個單位與313個村結成幫扶對子,落實項目資金620萬元。
嚴格落實“月調度、季約談”機制,分片區開展季度督查和半年觀摩評比,對工作進展緩慢、季度排名靠后的10個鄉鎮黨委進行了提醒約談。
堅持黨建引領,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從組織共建、人才保障、金融服務等方面著力為村集體經濟謀發展、把方向,走出了一條具有禮縣特色的村集體增收致富路。
健全完善機制 織密“一張網”
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也是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禮縣堅持抓基層、固基本、強基礎的鮮明導向,大力實施基層黨建“六強六優”、干部工作“五個提升”、人才工作“六聚焦六提升”行動。
禮縣加強鄉鎮領導班子建設,強化鄉鎮黨委“管村”責任,落實鄉鎮黨建工作計劃縣級預審、鄉鎮黨委班子成員分片包抓黨建等制度,高標準實施基層黨建“書記項目”,破解瓶頸難題。
縱深推進隴南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開展“整鄉推進、整縣提升、創樹品牌”行動。實施村集體經濟“10萬+”計劃,出臺《禮縣激勵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獎勵暫行辦法》,對標“十種模式”,建立月調度機制,年內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實現全覆蓋。
堅持“四個一”措施和“五個精準”整頓要求,不定比例、全面摸排,精準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落實政審聯審制度,嚴把黨員“入口關”,持續鞏固黨員信教和涉黑涉惡問題專項整治成果,穩妥做好不合格黨員組織處置工作。
基層黨組織在鄉村發展中發揮著包括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在內的領導核心作用,是鄉村振興的堅強政治保證,其建設質量直接決定著鄉村振興各項工作成效。
激活發展動能 打通“主動脈”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和組織功能的重要保障,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制定《禮縣激勵農村基層黨組織和村干部高質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施辦法》,提振鄉村兩級干部發展干勁。每年統籌解決不少于1000萬元的資金用于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優質項目發展,整合銜接協作資金2.1億元投向產業,為村集體增加收益提供強勁動能。
強化典型引領,“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黨建富民模式在石橋鎮、羅壩鎮成功運用,發揮了“連幫帶”作用,涌現出羅壩鎮三人村、鞏河村等年收入百萬元以上的“明星村”6個。
建立集體經濟“反哺”機制,修訂《禮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對使用范圍、渠道等提出明確要求,采取“產業一部分、基建一部分、公益一部分、提留一部分”的“四個一”辦法,利用集體經濟積累解決一批與群眾息息相關的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等難題和一些福利項目,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成果惠及廣大農民群眾。
數據顯示,2023年,禮縣村集體經濟累計收入10087.18萬元,村均達到17.87萬元,全縣568個行政村經營性收入均達到5萬元以上。一份份閃亮答卷,一幕幕溫暖畫面的背后始終飄揚著指引方向的鮮紅黨旗,凝聚著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迸發出的巨大動能。黨建引領,政策支持,科學謀劃,典型帶動……
在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壯大的進程中,一幅幅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和美鄉村壯美畫卷正在禮縣大地徐徐展開,讓農民不斷收獲喜悅、滿載幸福。
如今,在禮縣,基層黨組織正帶領人民群眾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奮力前行,共同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供稿:羅 艷)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