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宕昌訊 中藥材加工車間一片繁忙,十里河川藥材飄香;藍天下牛羊成群似白云朵朵,草原上放牧人歌聲悠揚;“三資”入股企業分紅,幸福感溢滿村民的臉龐……
今年以來,甘肅省宕昌縣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突出黨建引領,高站位謀劃推動,創新體制機制,完善工作措施,充分激活資源要素,著力推動全縣村級產業發展轉化升級,村級集體經濟持續提質增效。全縣集體經濟村均收入和村均經營性收入全部達到15萬元以上。
凝聚思想共識,高點站位抓謀劃壓責任。縣委常委會專題研究部署,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納入縣域經濟發展布局,縣級領導帶頭包抓102個村級集體經濟重點村。召開全縣經濟工作會議、基層黨建推進會議,對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縣政府主要領導主持召開全縣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進會議,對村級集體經濟增收、農村集體資產監管提質增效行動、收入統計等工作進行調度,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合力推進。縣委組織部充分發揮牽頭抓總作用,會同農業農村、財政、鄉村振興等部門,及時制定出臺宕昌縣《堅持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方案》《強化黨建引領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提升計劃》等系列文件,結合省上倍增計劃和市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升方案,起草下發了《宕昌縣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升方案》。同時,通過專項督查、發放督辦函、召開調度會等方式,掌握工作進展,傳導責任壓力,確保工作推進有力有效。
拓寬發展路徑,因地制宜興產業促增收。強化村黨組織對集體經濟組織的領導,加快推進農業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大力推行“黨建+”模式,綜合考慮各村資源稟賦、生產條件、區位優勢、產業基礎等因素,“一村一策”確定主導產業和經營模式,在全縣探索推行種養殖和農產品加工出售、固定資產出租經營、“三資”入股企業分紅、紅色旅游、鄉村旅游發展等多渠道增收方式,初步構建了以中藥材、食用菌、養蜂、養雞等“四大產業”為主,多種產業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同時,緊抓政策機遇,注重典型示范,爭取資金4980萬元,扶持102個重點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打造哈達鋪鎮玉崗村、南陽鎮下付村、新城子藏族鄉新坪村等30個組織建設堅強有力、富民產業發展好、黨員群眾認可度高的集體經濟發展示范村,大力宣傳推介、開展觀摩學習,形成競相發展、相互比超的良好態勢。
建強骨干隊伍,引才聚智添動力激活力。把能否推動產業發展、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衡量村級班子是否堅強有力的重要內容,動員選拔963名黨性強、思路活、有辦法、懂經營、善管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意識強的能人進入村級班子,推動225名村黨支部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通過開展集中培訓、培養幫帶等措施,提高村干部引領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素質。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駐村幫扶工作的重要內容,嚴格落實派出單位與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所在村捆綁責任制,推動各級幫扶單位利用自身優勢和資源力量,做實產業培育、人才培養、消費幫扶等工作,盡其所能協調解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廣泛推行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和黨員“亮身份、踐承諾”活動,創建命名一批“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示范社、“黨員示范崗”,在產業鏈上聚集黨員2100多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620余名,發展黨員230余名。建立集體經濟人才培養機制,組建農村實用人才庫,圍繞縣域特色產業人才需求,選派25名科技人才到鄉鎮掛職擔任科技副鄉鎮長,150名科技特派員到已脫貧村開展科技幫扶工作,回引238名優秀人才返鄉創業,培訓農村實用人才8400余人次。
深化農村改革,完善制度防風險強保障。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督促鄉村兩級加強對村集體經濟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明確鄉鎮黨委主抓責任,建立鄉鎮科級干部聯系包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制度,由鄉鎮班子成員分片包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全方位加強運營指導和管理監督。結合推行隴南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廣泛聽取黨員群眾意見建議,群策群力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健康發展。實行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月排名、季通報、半年約談、年終考核等制度,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滯后、質量不高的鄉村,跟進督促整改。建立問責考核制度,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納入鄉村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干部評先選優和選拔任用重要依據,引導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干部認真落實責任,狠抓工作落實。
(宕昌縣委組織部劉治學 王曉勇)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