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通訊員 胡本平)近年來,隴南市武都區立足首善之區,樹牢首位意識,扛牢首善之責,緊緊圍繞“三城五地”建設目標,按照“一樞紐兩基地兩中心”發展思路,以持續推進“十大行動”、實施“八大工程”和“九個新突破”為抓手,堅持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效率拆遷、高質量建設、高要求管理,不斷做大城市規模,做優城市品位,做旺城市產業,做美城市環境,城市建設管理取得了顯著成效。
堅持高起點規劃,科學謀定發展目標。堅持大格局謀劃、高起點規劃,主動將武都城市建設置身于甘陜川三省區域協同發展和全省、全市發展大局,立足武都城市服務型發展方向和貫通西南、西北地區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配合編制了《隴南市城市總體規劃》《隴南市國土空間規劃》,搭建起中心城區“兩廊貫通、T型拓展、六團集聚、山水融城”的空間結構布局。下定大建快建、建就建好的決心,一張藍圖繪到底,持續推動中心城區“東西延伸,南北拓展,環形聯動”T型發展,全力打造“生態之城”“活力之城”“橄欖之城”,努力將武都建設成為連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融合甘陜川元素的特色城市、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宜居宜游宜商的現代化城市。
堅持高強度投入,持續加大資金支持。把資金投入作為推動城市建設的重要保障,多渠道爭取籌集資金,以大投入促進大建設、大發展。2021年以來,武都區共爭取到位中央預算、專項債、一般債及專項資金,累計投入資金160多億元用于城市建設。同時,通過招商引資、吸納社會資本等方式,布局各類業態,擴大城市規劃區投資總量,為城市建設注入了強勁動力。
堅持高效率拆遷,加快拓展城市空間。把征地拆遷作為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的前提和基礎,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依法高效推進征地拆遷,為城市建設提供用地保障,創造發展空間。2021年以來,城市規劃區累計完成征地拆遷5567戶,拆遷房屋7.5萬平方米,征收土地5476畝,支付拆遷費用6.5億元,有力推動了中心城區向漢王片區、兩水片區、馬安片區拓展擴容,城市建成區已在舊城區和東江片區的基礎上,增加了10.6平方公里。
堅持高質量建設,不斷提升城市品質。以新時代城市發展新理念為指引,統籌優化城市功能布局,系統提高城市承載能力,全面提升城市能級,著力打造精致宜居城市,讓廣大群眾生活更舒適、更有幸福感。加快推進城市更新,高水平提升城市品質,先后啟動實施了城區給水、熱力、燃氣、污水等地下管網改造升級項目,常態化對公園設施、人行天橋、道路、路燈以及強排泵站、排洪溝等進行維護維修,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優化升級。完成了安化鎮、漢王、縣門、騰飛大廈等棚戶區改造任務,漢王鎮、梁園片區、東江十號路、隴運集團、兩水鎮等棚戶區改造和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有序推進,城區居住條件大幅改善,城市建成區面積已達到21.4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46.91%。
堅持高標準布局,加速集聚城市產業。把產業集聚作為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動能,綜合考慮城市空間規劃,合理布局城市產業園區,加快推進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全力推進“三大園區”建設,吉石壩商貿物流園蔬果批發、倉儲物流、建材家居、小商品批發等業態成熟運營,入駐企業達1500家、交易額達60億元、帶動就業人數約15000人;馬安高新技術產業園,總投資7億多元的馬街光伏發電、氫能示范園等5個項目已落地建設;漢坪現代農業產業園,總投資12.8億元的核心園區建設、花椒融合示范產業園、武都中藥材產業項目3個項目有序推進。以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為目標,計劃投資30億元,高標準推動萬象大景區建設,累計開工景區建設項目20個,建成后,將實現文旅康養產業提檔升級,成為城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堅持高要求管理,全面扮靚城市顏值。以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為契機,堅持精耕細作,下足繡花功夫,營造整潔有序的市容環境。實現了數字城管向智慧城管的轉變,推動城市管理向科技化、高效化發展;實行包街包巷包小區責任制,深入開展“十亂整治”“九美創建”等活動,完成長江大道、龍江大道、東江全路段及舊城區部分主次干道“空中蜘蛛網”拆除規整工作,城市環境面貌持續得到美化提升。開展市區南北兩山生態修復、一江兩岸綠化美化和沿江濕地公園建設,積極構建“城郊、城區、小區和口袋公園”四級公園體系,累計栽植各類花卉草木100萬株,“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城市園林景觀名片已經成。
下一步,武都區將緊緊圍繞“三城五地”建設目標,持續深入推進城市擴容、品質提升、服務優化攻堅行動,在城市建設管理上當排頭、做標兵、勇爭先,全力建設宜居宜游宜商的現代化城市,為打造“甘肅向南開放的橋頭堡貢獻武都力量。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