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宕昌訊 俗話說:莊稼離不開土,魚兒離不開水,可是在宕昌縣八力鎮石門口蔬菜大棚里,無土栽培種植的圣女果相繼成熟,一顆顆珍珠透亮的果子掛滿技藤,香甜可口,隨手可食,菜農們正在手法嫻熟的采摘、裝運、銷售。
“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今年春耕生產中,八力鎮與甘肅本然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功引進“無土栽培”種植產業,在破除農業發展瓶頸的同時,助力村民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目前已初見成效。
據蔬菜基地負責任人高小林介紹:八力鎮無土蔬菜栽培基地20多個大棚,全部用本然公司無土栽培袋,種植了黃瓜,西紅柿,辣辣,豆角,這幾天大量采摘上市,預計每個棚收入8000多元,目前收入80000多元。
八力鎮李雖玉介紹,“無土栽培”種植的蔬菜與傳統種植方式相比,產量更高,且由于使用營養液種植,蔬菜的營養成分更加全面,同時,沒有蟲害和重金屬、農藥殘留等問題,達到綠色無公害的標準。此外,“無土栽培”種植的蔬菜水分較為充足、營養健全,在口感上更加鮮嫩、清脆,菜味也更加濃厚。
“聽說馬蓮村黨參多收了一成半,上馬龍村的辣椒也增產了這么多!”“用上這個肥,去年大白菜都多收兩成嘞!”“臭烘烘的糞便菌渣,咋讓專家給變成寶貝了?”秋收時節,宕昌縣的農民忙碌在田間,喜滋滋議論著一件“天大事兒”:曾經堆積如山、讓人頭疼的雞糞和菌菇渣被天津大學的專家用科技轉化為優質有機肥,糞渣渣成了“金疙瘩”。
農業廢棄物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我們用雞糞、菌菇渣、植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為原料,采用發酵堆漚等科技工藝生產有機肥、生物有機肥、功能性專用肥料等,實現了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甘肅本然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金平說。
宕昌縣農業資源豐富,畜禽養殖業發達,全縣每年產生菌菇渣約1萬噸、畜禽糞便約25萬噸,如果不及時處理,不僅會有傳播病蟲害的風險,還會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更會對農村環境治理增加一定的負擔。
2022年,宕昌縣招商引進甘肅本然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成了農業廢棄物集中收集處理中心,以天津大學定點幫扶為契機,依托大學的資源優勢和科研技術,經過多次實地調研和技術攻關,實現了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的華麗轉身。
“我們針對當地實際,對菌菇渣、畜禽糞便等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通過多次試驗優化,形成了‘菌菇渣+雞糞+EM菌’的最佳配方,實現了清潔生產和農業資源的循環利用。”天津大學掛職干部、宕昌縣鄉村振興局副局長黃俊說。
推進農業有機廢棄物綜合利用,關鍵是技術上的突破。黃俊介紹,學校組織相關學科專家牽頭開發了‘菌菇渣+雞糞聯合發酵技術’、‘EM菌擴繁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等技術,通過科技賦能,生產的優質有機肥能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加作物根系活力,減緩連作障礙,同時肥效持久,養分全面,既可提升地力,又能有效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產量。
“去年,我們在理川鎮和木耳鄉進行種植示范,將生物有機肥成功應用于30多畝有機蔬菜和10余畝黃芪等道地藥材種植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種植戶們使用了我們的有機肥,都開始逐漸認識到農田土壤修復的意義。”王金平欣喜地提到一組數據,木耳鄉馬蓮村黨參增產15%,理川鎮上馬龍辣椒增產15%,大白菜增產18%……
據了解,一年多時間,公司已生產有機肥3000噸、育苗基質600噸、栽培基質800噸、半成品有機肥3萬噸;共建水肥一體化試驗大棚12個,產品與技術推廣輻射蔬菜大棚200多個。
“我們將堅持綠色發展之路,持續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進程,進一步加大有機肥推廣應用力度,助力推動全市有機農業和綠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王金平說,下一步,公司將以宕昌縣40萬畝中藥材有機生產為核心,輻射隴南60萬畝油橄欖、100萬畝茶葉、200萬畝花椒、50萬畝設施蔬菜,打造農特產品標志性品牌,開發“拳頭”性產品,讓傳統優勢特色產業凸顯“羌源味到”,展示宕昌“獨到”,帶動產業融合, 增加農民收入,推動鄉村振興。
宕昌縣委宣傳部 王秀峰 劉國慶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