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駐村幫扶工作隊長王廣平的幫扶之路

時間:2020-03-08 16:24:20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雨婷點擊:

“來了,就要腳踏實地為群眾多辦實事。”金昌市教育局派駐宕昌縣木耳鄉奤治村幫扶隊長、第一書記王廣平自2019年5月20日駐村以來,第一時間走社入戶,了解奤治村的村社民情、分析掌握致貧原因,熟悉地理自然條件等因素,制定幫扶工作計劃,不斷創新扶貧開發思路和辦法,扎實有力推進各項任務落實。近八個月來,一件件實事落到了群眾身上。

DSC09226.JPG

“你們放心生產,產品我來賣。”奤治村合作社運營不暢,無法外銷。在認真考察市場、全面了解合作社后,王廣平想到可以通過加大對貧困地區農產品品牌推介營銷支持力度,讓貧困戶更多分享農業全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收益,于是著力研究對土特產的深加工。在取得鄉政府的支持和村社干部的大力配合下,開始采購機器、產品加工、包裝設計。同時,為了將老百姓的“存貨”變成口袋里的”存款”。王廣平利用在教育系統工作的便利條件,請示市局領導同意并向全市教育系統發通知,前后兩個月時間,終于拿到部分學校的征訂單。2019年9月產品正式開始包裝。10月中旬,產品開始發往金昌,從運輸、送貨、收款都由他一人完成,截止2020年1月底,總計銷售金昌農產品蜂蜜236箱、兩件套(黃芪、紅芪各400克)123套、四件套(黃芪、黃芪各400克,黨參500克,特選當歸一盒2苗);2020年元月至今發往北京、上海、天津、福州等地農產品蜂蜜15套、四件套100套,銷售總金額12萬元左右。

“我送鄉親們去金昌務工。”奤治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但村民受益很少,究其原因,生活傳統、意識觀念、技術水平等方面尚待提高。為了改變這種現狀,王廣平想到通過建立輸出地與輸入地勞務對接機制,拓寬農民外出務工市場。在2019年12月份了解到金昌對采摘蘑菇工人需求信息后,王廣平積極與公司領導聯系,赴公司實地了解,確切掌握公司對員工住宿、報酬等情況后,對奤治村群眾進行大力宣傳。并于2020年2月17日在疫情形式嚴峻的情況下,親自接送第一批務工人員10名離宕赴金務工致富。隨后的近半個月,王廣平每天詢問務工人員的適應情況,了解到女工基本可實現每日160元左右,男工200元左右的收入。在確保農民外出務工工作已進入正常之后,他開始準備第二批12人務工人員啟程去金昌。

“再窮不能窮教育。”伴隨農民外出務工的還有務工人員子女入園入學問題,這件事讓王廣平十分頭疼。因為公司駐地所在鎮屬永昌縣教育局管理,上有金昌市教育局,下有新城子中學,路途遠,協調難度大,因此必須在開學前將這些工作提前完成。為實現村貧苦戶早日脫貧,不管出多大力,受多大苦,王廣平想到一定要讓外出務工子女有學上,責任在身,壓力在心,他對外出務工人員承諾:“只要家庭式務工,子女入學我負責”。在市教育局咨詢好辦理程序后,王廣平租車駛向150公里外的務工人員公司駐地,找領導、行文件,在看望第一批務工人員后帶著文件前往永昌縣教育局。疫情期間,一路被問詢、登記、測量體溫、經過層層檢查站,終于找到永昌縣教育局領導說明情況,與相關科室進行協調,最終解決了奤治村外出務工子女入學問題。

“只有消除貧困、改善民生,才能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看到老百姓種植的大豆,經觀察、詢問、了解到畝產200斤左右,想到家鄉渭源大豆畝產800斤左右,這種對比讓人無法相信,投入相同的勞力、肥料,收入相差如此之多。王廣平想到這又是幫扶工作的突破點。從2019年9月開始,他不斷了解老家大豆的產量,對比兩地生長氣候、海拔等自然條件,并讓家人幫助咨詢專家。在確保可以種植后,王廣平正式向奤治村村兩委提出想法,征得同意后請示鄉領導,詳細講述大豆的產量、價格、調運等事宜。在進一步征得鄉政府同意后,王書記開始聯系種子,后來多次往返兩地,直到2020年3月2日調往奤治村的6000斤大豆種子順利到達村辦合作社,并且讓專業人員詳細傳授技術以及種植程序。同時協調好專業人員指導,電話同步調控,確保今年大豆種植實現大豐收。

“駐村幫扶工作任務仍然艱巨繁重,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在接下來的扶貧工作中,我將繼續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落實扶貧精準措施,拿出硬辦法,推動脫貧攻堅工作順利發展,確保實現脫貧目標,決不讓奤治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中落伍掉隊。”王廣平信心滿滿地說道。(劉輝 高潔林 張永寬)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