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我除了自己種植大黃外,其他的合作社都會為村民免費發放大黃苗而作為回報。在大黃采挖后,村民則將自家的大黃按照市場價格優先賣給合作社,從而實現合作社與農戶的雙贏。”禮縣上坪鄉大山村劉馬大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海燕說。合作社今年計劃種植30多畝大,今年全村五個小組每戶都和我一樣,要種30多畝。
近年來,禮縣按照規范技術,擴大面積,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經營的思路,以精準扶貧為抓手,堅持政府引導、科技指導、市場調節,不斷加快全縣中藥材產業發展步伐。
中藥材產業不僅是禮縣傳統優勢產業,更是貧困片區廣大群眾的主要經濟來源,為讓當地的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該縣立足實際,把產業扶貧放在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貧困群眾增收作為一項治本之策,出臺了“一扶一帶”產業扶貧政策,大力扶持包括中藥材在內的七大主導產業,今年籌集產業扶持項目資金和“一扶一帶”產業發展資金共700多萬元,用于中藥材產業發展。
禮縣沙金鄉教場長安天然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白巧蘭說,我們緊跟形勢,抓住政策機遇,承包了100畝土地,帶動周邊的24戶貧困戶種植大黃,目前大黃的價格也好,有產業發展前景。通過示范帶動,禮縣進一步延伸了中藥材種植區域,全年共計劃新增中藥材種植面積1.2萬畝,目前種植任務已完成80%。
“今年,禮縣中藥材產品以‘一扶一帶'為引領,調整產業結構,以前的7個鄉鎮擴展到11個鄉鎮,種植面積也逐步擴大,在穩定黨參、當歸種植面積的同時,擴大大黃等中藥材種植面積,全縣共籌進產業發展資金700多萬元,并提供每畝500元的種苗和肥料補助”。該縣中藥材開發辦公室副主任韓旭說。通聯:禮縣委報道組 王書昉郭虎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