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蘭州市

皋蘭打造蘭州北部生態屏障 萬畝果林“吸”來涵養水源

時間:2016-09-19 16:27:48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楊江峰點擊:

在皋蘭,有一個奇特的地方——“南北兩山”。南北兩山有什么奇特之處呢?經常往返于蘭州、皋蘭的人都知道,蘭州、皋蘭都晴空萬里,艷陽高照的時候,南北兩山區域內卻時常下著小雨,別的地方下小雨的時候,南北兩山就會下大雨。

   “有時候,我們從皋蘭下蘭州,在水阜的時候天都還晴著呢,可到兩山地界就碰到雨了。出了兩山地界,過個山頭,快到城關的時候,雨又沒了。這‘東邊日出西邊雨’的奇特景象還比較頻繁。”家住蘭州,在皋蘭上班,經常往返于蘭州、皋蘭的劉先生說。

   和劉先生一樣,經常往返于蘭州、皋蘭的人對此都深有感觸。然而這樣奇特的現象并不是亙古有之,是近幾年才出現的。

   來自氣象部門的一組數據顯示:2011年之前,兩山區域的最大降水量和累計降水量每年都低于蘭州,卻也是逐年趕上的趨勢。而2011年開始,”兩山”區域不管是最大降水量和累計降水量都已超過蘭州和皋蘭,并且逐漸遞增,超越度越來越大。

   這是皋蘭全力打造生態屏障的一個典型實例。

   綠化33公里打造蘭州北部生態屏障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奇特的現象?皋蘭人都說,這跟近些年“南北兩山”綠化,生態環境變好密不可分。

   9月12日,記者來到了忠和鎮南北兩山綠色文化博覽園。暖陽當空,山上連片的樹木郁郁蔥蔥,滿目青綠。

   雖已臨近秋日,山上的樹木依然生機勃勃,翠意盎然。滴灌水陣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斑斕的色彩,樹叢中不時有野雞和不知名的小鳥不時從蔥蘢中掠過,給游人帶來陣陣驚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幾年,兩山上的野雞、野兔數量逐漸增多,鳥的種類也逐漸增多,給山上增添了許多生機和活力。

   據介紹,早在2000年2月,皋蘭縣便成立了南北兩山環境綠化指揮部,實施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作為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皋蘭縣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是國道312線、109線和蘭白、柳忠、蘭海高速公路交匯于此。工程建設區南起皋蘭縣忠和鎮忠和村駱駝峴,北至皋蘭縣九合鎮高山村青土峴,南北長約33公里,東西寬1.5—5公里,涉及忠和、九合、水阜3個鎮9個村。轄區設林業管理站8個,有承包人39名,承包面積4.5萬畝,有綠化承包單位21家,管護面積1.5萬畝。

   南北兩山綠化指揮部負責人石洪鈞感慨地說,曾經的南北兩山,光禿禿的脊梁上沒有丁點綠意,白色的山表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著刺眼的光澤。支離破碎的山體將綿延的山脈劃出片片荒涼。

   為改變這一“貧瘠”,近年來,綠化南北兩山,建設蘭州北部生態屏障成了皋蘭的第一“要義”。

   “不能只顧眼前的發展,統攬‘五位一體’建設布局,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要顧及子孫后代的發展。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下功夫植樹造林,將荒山變成綠洲,打造建設蘭州北部的生態屏障,改造蘭州的生態環境。”這一理念成了皋蘭加大生態建設步伐的內生動力。

   然而建設生態屏障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皋蘭地處隴西高原西北部,境內溝壑縱橫,崾峴梁峁坡度較陡,風化剝蝕和流水侵蝕強烈,水土流失嚴重。年均降水量僅246毫米,蒸發量卻高達1675毫米,高于降水量8倍還多。除了干旱,山體支離破碎,土質鹽堿化嚴重,也是制約皋蘭綠化荒山的主要因素。

   “要綠化首先要’請’水上山。”多年來,皋蘭縣政府不斷加大投資力度,為“南北兩山”提灌上水,同時又新建中小型泵站數座,安裝變壓器等電氣設備,鋪設各類管型管道。近幾年來,兩山綠化指揮部就通過改造更換、加密延伸管網90千米,水利灌溉條件有了明顯改善,4.96萬畝林地得到有效灌溉。

   荒山變綠洲成涵養水源“寶盆”

   功夫不負有心人。綠色,終于讓貧瘠的山嶺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目前,南北兩山累計完成造林綠化面積10.45萬畝。上水造林4.96萬畝,“三水”造林工程5.46萬畝。兩山上水區有近萬畝林地郁閉度達到0.7以上,初步形成了林蔭遮蔽的景觀效果,區域性人工生態體系初具雛形。干旱瘠薄的崾峴峁嶺變成了一片郁郁蔥蔥的綠洲。

   除了引水上山,南北兩山生態體系的形成還離不開其他基礎設施體系和管理管護體系的健全。

   近年來“南北兩山”新建林區防火通道25公里,累計達到115公里,為上山務林和有效撲救森林火災縮短了時間,提高了效率。在進一步核定縣指揮部職能的同時,對科室職能進行了細化。規范了管理站、綠化承包單位的管理職責和管理辦法。使“三級管理、站(場)為基礎”,即市指揮部一縣指揮部一管理站(承包單位)的管理模式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生態體系建設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時,“兩山”的通道景觀提升工程和資源保護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據介紹,近5年兩山累計實施景觀項目36個,累計投入資金1595.91萬元。大砂溝流域現有植物資源98種,動物資源18種。林區采取全面封禁的措施對現有動植物進行保護,建設管理單位也是保護單位。

   這些都讓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隨著樹木的快速生長,“兩山”到處有了蔥郁成林的地方,為廣大市民創造了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的美好環境。目前以綠色文化博覽園、大砂溝實驗林場、蘭空綠化點等處為主的觀光、休閑、娛樂等場地7處,年均上山人數達到2.5萬人次。

   更為重要的是,郁郁蔥蔥的樹木不但起到了凈化空氣、固土保肥等明顯功能,更是成了涵養水源的“寶盆”,形成了良好水循環系統。近幾年,“南北兩山”的降水次數和降水量明顯增多就是一個有力“佐證”。石洪鈞說,如今,兩山形成的生態系統總價值達到1.2億元/年,為皋蘭加快生態建設取得喜人成就。

   全力打造縣域生態戰略平臺

   “南北兩山”只是皋蘭縣全力打造生態屏障的一個簡單縮影。

   提灌上山,管道繞梁,近年來,皋蘭下大力氣綠化南北兩山、推進石洞寺森林公園建設,打造梨花谷生態建設,同時大力保護萬畝古梨園,綠化省門第一道,建設萬畝優質林果基地,全力打造縣域生態屏障。

   目前,已投資5300萬元的石洞寺森林公園建設已完成了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工程,石洞寺森林公園已具雛形。總投資6000萬元,在皋什公路沿線大力實施的梨花谷建設工程,重點建設以蘋果和梨為主的優質林果基地,實施荒山荒坡面山、溝谷地生態綠化,全面提升梨花之都形象。目前一、二期工程已完工,完成梨花谷綠化6400多畝。

   而皋蘭縣積極打造林業富民產業——萬畝優質林果基地建設。已建成優質林果標準化示范基地15100畝,初步形成什川的梨、九合的桃、石洞的蘋果、水阜的紅棗、核桃產業基地。同時,以高速公路兩側為翼打造景觀生態圈的“省門第一道”綠化工程已完成造林面積1722畝。突出通道綠化建設,已在安皋公路、皋什公路、東山道路、什川道路,縣城至水秦路連接道、黑石工業園區、水羅公路等完成綠色通道建設105公里……

   據介紹,近年來,皋蘭縣生態建設累計完成人工造林23.8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4.31%。而這些都是皋蘭縣按照生態戰略和梨花之都建設指標體系,以萬畝古梨園保護為主線,石洞寺森林公園建設為重點,梨花谷保護工程為延伸,建設森林、公園、綠地,打造以古梨園—梨花谷—石洞寺森林公園—南北兩山為重點的生態戰略平臺和生態屏障,在生態建設方面給群眾帶來的福音。同時也是皋蘭發展生態經濟和推進生態保護,努力建設梨花之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服務能力,改善人居環境,打造生態屏障,建設宜居宜業生態城市的重要里程碑。(來源:新華網)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