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發展的血脈。文化,是幸福的源泉。
我市立足“文化強市”戰略,把繁榮文化發展提升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不斷完善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努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文化活動精彩紛呈,文化產業春潮涌動,全市文化工作呈現出百花齊放、欣欣向榮的喜人景象。
文化陽光遍灑城鄉
走在雄關城鄉的大街小巷,一股股濃郁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文化廣場上,文藝演出輪番登場,精彩連連;社區活動中心,書畫愛好者揮毫潑墨,抒發豪情;圖書館、農家書屋里,人們愜意閱讀,爭相汲取文化營養……
“要大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以基層特別是農村為重點,深入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習近平總書記在有關會議上強調。
“文化民生”風生水起,讓文化的陽光遍灑城鄉,我市將文化惠民列入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之一,公共文化事業建設投入逐年增加,城鄉文化設施全面升級。目前,我市建成21個城市社區文化活動中心、23個城市社區書屋、6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和10個電子閱報欄。“15分鐘文化活動圈”讓市民在家門口盡享“文化氧吧”。在三鎮,建成了20個“農家書屋”,在全省率先實現“農家書屋”全覆蓋;建成了村級文化活動室17個、農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服務點13個。率先在全省建成了覆蓋全市17個行政村的“鄉村舞臺”。在文殊鎮文殊村、河口村,峪泉鎮黃草營村,新城鎮野麻灣村4個行政村建成了“一臺兩廊三亭四榜”的標準化農村文化大院。
文化,浸潤著百姓生活。文化的觸角,延伸到城市的角角落落。依托文化陣地,“同享讀書之樂·共建書香雄關”全民閱讀主題活動;“文化三下鄉”、“非遺進農村”、“文化惠民月”、 “文化五進”系列活動;“雄關大舞臺”、“雄關大展廳”、“雄關大講堂”三大品牌活動及“一村一戲”送戲下鄉、“低收入家庭免費培訓”、“民俗雄關——非物質文化展演”、 “文化精準扶貧——志愿者入村”等一系列親民惠民的文化活動在雄關遍地開花。
為了實現了由“送文化”到“種文化”的轉變,我市創新啟動了“文化精準扶貧——志愿者入村、入社區工程”,建立“群眾文化需求征詢”長效機制,推出“菜單式”文化服務,在全市范圍內選拔17名文化志愿者、3名藝術督導赴全市17個行政村、30個社區進行文化文藝輔導指導。
被群眾稱為“沒有圍墻的舞臺劇場”的“鄉村舞臺”,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成為農民朋友展示自我的平臺。作為“鄉村舞臺”的延伸和更高級形式的“雄關大舞臺”,一經舉辦,便受到了廣大市民的青睞,被百姓親切地稱為“咱家門口的‘星光大道’”。“雄關大舞臺”采用政府扶持、市場運作、服務百姓的運作模式,活動實行零門檻、零費用、零距離參與,堅持常態化每周演出,已經成為我市群眾文化活動的品牌。
文化藝術碩果滿枝
2016年5月7日,《人民日報》(大地副刊)刊發了我市作家胡美英的散文《嘉峪關,海子里的城》,這是繼我市作家江長勝、胡楊等之后時隔多年在《人民日報》(大地副刊)發表的嘉峪關題材的文學作品。
2015年9月,我市畫家韓旭的油畫作品《敦煌》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二屆“朝圣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并獲得優秀獎,這是近年來我市美術工作者在國家級美展中獲得的最好成績。
以更多優秀作品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市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我市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肩負使命光榮,深入實際、深入生活,用筆墨,用鏡頭,用音符,反映時代精神、描繪美好生活、贊譽先進典型、抒發人民心曲。
長篇小說《核盾》,詩集《聆聽鄉村的寂靜》,散文集《記憶的背包》,書法理論專著《仰望王鐸》等書籍出版,多篇文學作品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人民文學》《詩刊》《飛天》《甘肅日報》《散文百家》等國家級、省級報刊發表。兒童動漫文學《洛克王國神寵傳說》發行量過百萬冊。由市文聯主編敦煌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嘉峪關,詩意的棲居》,一經問世便獲得如潮好評。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我市文藝工作者共創作和發表各類文藝作品10000余件,成書60余部,電視專題片15部。由我市戲劇家協會和市秦劇團創排的獨具地域特色的首部大型秦腔劇目《北漠塵清》,在全省46部原創劇目遴選中,榮獲甘肅省優秀劇目,填補了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聞工作的48字箴言,我市新聞工作者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傳播雄關好故事,弘揚社會正能量,為全市轉型跨越發展共振匯聚力量,演繹大美雄關。
我市新聞媒體聚焦偉大發展,置身火熱實踐,呈現精彩雄關,重磅報道宣傳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宣傳省委、市委重大決策部署和全市重點工作,全方位宣傳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圓滿完成重大項目觀摩報道等多項任務。
《打造轉型發展的強勁引擎》《文化產業添錦繡》《傳承創新華夏文明,建設特色文化強市》《發展循環經濟,助力轉型跨越》等一大批稿件、欄目,為全市轉型跨越發展鼓與呼。堅持“三貼近”,踐行“走轉改”,做有溫度的新聞,新聞工作者走農家,進企業,下大力氣到基層“抓活魚”,《小支部撬動大發展》《脫下戎裝也是兵》《閆老師的一天》《土地流轉激發農村經濟活力》等一篇篇接地氣的稿件、欄目脫穎而出。據不完全統計,5年來,全市有50余篇新聞作品獲得甘肅新聞獎。
提高主流輿論覆蓋面與影響力,我市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開通《嘉峪關日報》《雄關周末》電子報,實現嘉峪關新聞網改版,打造“嘉峪關新聞網”和“嘉峪關日報”兩個微信公眾號品牌,開通“頭條號”。2015年,《嘉峪關日報》全年制作嘉峪關新聞網和日報微信各251期,推送稿件2000多篇,閱讀量90多萬人次。
嘉峪關新聞網頭條號自2015年5月份開通以來,日平均閱讀量為2100多人次,累計閱讀量達到112萬次,月活躍粉絲數達到800多人。嘉峪關廣播電視臺利用影視在線網站、0937tv.com手機app客戶端和微信公眾平臺等新媒體平臺,通過跟蹤報道全市焦點、熱點事件、策劃發起一系列網絡活動、強化微信輿論監督等形式,擴大和提升了新媒體的影響力。
文化產業春潮涌動
今年“五一”,家住蘭州的張文軒先生駕車帶著父母、妻兒來到嘉峪關,玩方特、賞關城、逛孔雀苑、游東湖、吃羊肉串,一家人在嘉峪關滿滿當當玩了三天,非常開心盡興!啊z綢之路黃金段、戈壁明珠嘉峪關’,這是一個充滿古道神韻與現代文明的靈秀之地。”張先生說他不虛此行。
這樣的好評源自于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大項目帶動大產業,大產業拉動大發展。在立足和突出現有文化旅游資源特色的基礎上,我市深挖本土特色文化資源,通過發揮特色、借力發展與合作開發三個途徑,實現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著力增強文化的拉動力,推動城市轉型發展。
“嘉峪關歷史悠久,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發展文化旅游產業首先要做好保護和傳承,讓它‘有中生輝’!笔形瘯浟i說。
我市立足文化旅游和自然生態資源稟賦,全面挖掘開發與絲綢之路相關聯的文化遺產、文物古跡、民俗藝術等存量文化旅游資源,實施了嘉峪關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與展示工程、南湖文化生態園、嘉峪關草湖國家濕地文化公園、嘉峪關戈壁大峽谷景區等文化產業項目。其中總投資20億元的嘉峪關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目前關城本體保護維修已完工。
借助外力,我市引進了深圳華強集團、甘肅中貿集團等知名文化企業,啟動建設嘉峪關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基地、觀禮古鎮文化休閑生態旅游綜合景區等一批文化產業項目,“無中生有”做出了文化旅游發展的好文章。
緊緊圍繞建設絲綢之路文化發展帶這一載體,我市加強與河西走廊沿線城市之間的合作交流。與肅南縣合作,對“七一”冰川、文殊寺旅游景區進行聯合開發;打破地域界限,加強與哈密、吐魯番、烏魯木齊等城市之間的合作交流,努力構建優勢互補的區域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格局。
“要歡樂,來方特”。省列重點文化旅游項目嘉峪關方特歡樂世界,總投資22億元,包括18個主題區和200多個主題項目,是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主題游樂園。自去年4月28日開園至今,嘉峪關方特累計接待游客突破百萬人次,達到1001634人次。
乘著“方特效應”的強勁東風,2015年8月,嘉峪關絲綢之路文化博覽園項目在嘉峪關世界文化遺產公園對面開工建設。項目立足“精品絲路、絢麗甘肅”,以絲路文化、長城文化、華夏歷史文化、邊塞古城文化等為創意基礎,是擬建的國內唯一一家絲綢之路歷史文化主題公園。預計項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300萬人次,帶動就業8000人左右,年收入6億元左右,將與方特歡樂世界呈現差異化發展態勢,同時與世界文化遺產——嘉峪關關城、方特歡樂世界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使嘉峪關的文化旅游資源形成巨大的“聚合效應”,促進文化旅游產業實現量的突破和質的飛躍。
以方特歡樂世界為龍頭的文化旅游產業的有力帶動,全市第三產業發展突飛猛進。2015年,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77.3億元,同比增長11.8%,其中方特歡樂世界對第三產業增長的貢獻近70%,對GDP增長的貢獻為9%。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由“十一五”末的1.8∶73.8∶24.4調整到2.2∶57.1∶40.7,第三產業占比超過四成,較“十一五”末提高16.3個百分點,成為助推全市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標志著全市經濟轉型升級取得重大歷史性突破,“一鋼獨大”的經濟發展格局正在悄然發生改變,產業結構正在向更加合理的方向調整。
文化品牌享譽內外
品牌是一種無形資產。立足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努力培育文化品牌,是我市推進文化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在立足市場的前提下,我市精心打造了一批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節會、文化活動和產業品牌,在品牌的帶動下,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讓我用一句話表達對嘉峪關的感受,那就是:給我一天還你千年。嘉峪關既有偉岸壯麗的天下第一雄關,又有湖泊濕地、葡萄美酒,古代與現代交織,豪放與婉約相融,古典與時尚并存,是個旅游觀光和度假休閑的好地方!北本⿴p峰智業旅游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顧問、國際旅游投資協會副會長、教授、博士劉峰在來嘉時發出這樣的感嘆。
為宣傳推廣文化旅游業,我市以打造品牌節會為突破點,打造了一批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節會、文化活動和產業品牌。成功承辦了十屆國際鐵人三項賽、四屆國際航空滑翔節和兩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開幕式及系列活動、首屆國際文化產業大會暨第五屆甘肅省文博會、國際短片電影展等一批重大節會活動;依托懸壁長城和滑雪場舉辦了首屆全國山地競速挑戰賽,依托中華孔雀苑舉辦了長城國際音樂文化節;連續兩年舉辦了嘉峪關市奇石文化旅游節等,在品牌的帶動下,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國內外旅游觀光者紛至沓來。
雄關,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注定與文化結下不解之緣。站在“十三五”的新起點上,勤勞智慧的雄關人正在用善舞的長袖,舞出一個屬于文化、屬于發展的絢麗春天。(來源:每日甘肅網)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