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各地資訊

賡續(xù)塞罕壩精神,汲取奮進力量

時間:2021-08-30 23:57:51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賡續(xù)塞罕壩精神,汲取奮進力量

1962年,一支平均年齡不到24歲的396人的青年建設大軍,扛起鐵鍬、背上樹苗,雄心萬丈,進駐塞罕壩,肩負起了“為北京阻沙源、為京津涵水源”的神圣使命。面對塞罕壩年平均氣溫只有零下1.3攝氏度、常年大風不斷,年均積雪長達七個月的惡劣自然條件,一代知識青年在這里戰(zhàn)嚴寒、斗風沙,耪大地、植樹造林,“天當床,地當房,草灘窩子做工房”,才有了沙漠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59年后,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塞罕壩,察看林場自然風貌,看望護林員,了解林場弘揚塞罕壩精神,要求全黨全國人民要發(fā)揚塞罕壩精神,學習塞罕壩人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艱苦奮斗本色不移,開辟人生和事業(yè)前程。在塞罕壩惡劣的自然條件下,林場種植的1000畝樹苗連續(xù)兩年成活率不足8%,極大地打擊了機械林場職工的熱情,很多青年萌生出退意。林場負責人王尚海帶頭將老婆孩子和整個家庭從城市搬遷到林場,從舒適的樓房搬到了壩上簡陋的職工宿舍,王尚海的舉動終于穩(wěn)定住了軍心,大多數人選擇繼續(xù)堅守。經過兩年的失敗,技術人員在總結失敗教訓的基礎上,多次試驗攻關,終于培育出“塞罕壩良種”。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我們要保持艱苦奮斗的本色,逢事想在前面、干在實處,從學習和生活入手錘煉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頑強意志,汲取艱苦奮斗的精神給養(yǎng),奮勇向前,開拓進取。

堅定求實務真的拼勁、開拓創(chuàng)新的闖勁。塞罕壩的創(chuàng)業(yè)史,是一部中國高寒沙地造林科技攻關的創(chuàng)新史。塞罕壩人對綠色發(fā)展的執(zhí)著,體現在嚴謹求實、大膽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上,從造林工具的改革到機械造林的成功,從一粒種子到萬頃林海,凝聚了科技人員的汗水和智慧。“不馳于空想、不鶩于虛聲。”塞罕壩幾代專業(yè)技術人員接力傳承的科學求實、創(chuàng)新不止的精神感染著后輩。當前,鄉(xiāng)村振興、疫情防控、防汛抗洪等件件都是民生大事,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我們要傳承好塞罕壩精神,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實干,為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業(yè)。

恪守踐行愛崗敬業(yè),弘揚無私奉獻精神。中國共產黨輝煌燦爛的精神譜系里,塞罕壩精神彰顯著綠色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塞罕壩人聽從黨的召喚,始終牢記使命,一代接著一代干,三代塞罕壩人歷經幾十年的艱苦奮斗與傳承堅守,用心血和汗水成功營造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為京津地區(qū)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生態(tài)屏障。今天的塞罕壩,許多都是“林二代”“林三代”,他們很多人的姓名中帶林、木、綠、海這樣的字眼,說的最多的,都是祖輩父輩植樹造林的艱難和守林護林的責任。塞罕壩人的這份篤定與無私奉獻精神源于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我們要以塞罕壩群體為榜樣,學習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立足自身崗位,勇挑重擔、敢于擔當,圍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將塞罕壩精神傳承下去。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lián)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