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臨夏民族日報報道 (記者 劉紅紅 通訊員 王可昌)近年來,永靖縣在“鄉村舞臺”建設中,充分利用農村自然資源,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在建設中突出自身特色,并引導各鄉鎮、村在挖掘文化內涵的同時,結合本地的村莊歷史、村落文脈、產業特色、民俗民風等特點,為“鄉村舞臺”建設奠定基礎。截至目前,該縣已組建在冊的民間自辦文化社團82個,其中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儺舞社團12個、秦腔社團4個、財寶神社團6個、花兒社團3個。
今年“三八”期間,永靖縣峴塬鎮劉家村“鄉村舞臺”鑼鼓喧天,該村“慶三八”文藝演出在這里舉行,歌舞、秦腔、花兒、三句半等一個個原生態、接地氣的精彩節目輪番登臺,令人大飽眼福、連連叫好。臺上演出的是農民,臺下觀看的也是農民。“自‘鄉村舞臺’建成以來,村里大型活動月月有,小型活動時常有。”村民劉大爺說,“我們身邊能人真多啊,在自家門口看自家人演戲,比看那演員的戲還過癮!”
每逢春節、“五一”、“十一”等重大節日,該縣各文化社團都舉辦各種形式的文藝匯演、書畫比賽、攝影展覽、廣場健身舞大賽、籃球比賽等文化活動。特別是每年的春節,該縣都要安排7天時間的大型文化活動,舞獅、舞龍、鑼鼓、秧歌、旱船表演等節目輪番上陣。與此同時,該縣還將“鄉村舞臺”建設與傳承展示優秀民俗文化有機結合起來,組織儺舞、傳統生鐵鑄造技藝、古典建筑修復技藝、北鄉秧歌、永靖財寶神、羊皮鼓舞等國家級、省級和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地域民俗文化,在旅游旺季到炳靈寺等景點演出。
通過民間自辦社團的發展,該縣將民間傳統文化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之中,并在“鄉村舞臺”的大平臺上傳承、創新,讓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民間自辦文化社團遍地開花,在“鄉村舞臺”上爭奇斗艷、各展芬芳,形成了廣大群眾積極主動參與、樂于表現的良好氛圍。據不完全統計,全縣每年開展各類文化活動近800場(次),參與群眾達12萬人次,極大地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