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訊 一場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如無影狂魔,在新年伊始、時序接替之際,自武漢至湖北,迅速向全國肆虐蔓延,波及甘肅。
還沒來得及好好享受新春佳節家人團聚之樂的人們,一時陷入深深的憂慮之中。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正遭受著自“非典”以來最為嚴重的疫情威脅和侵害。
疫情發生后,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強調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完善一系列果斷、有力、科學的疫情防控措施,堅決遏制疫情發生蔓延,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蘭州市疾控中心未雨綢繆,先期組建了14人的流行病學調查組,陳繼軍作為蘭州市領軍人才、中心流行病學專業專家被抽調到流行病學調查組并擔任副組長。
此時,陳繼軍深感自己肩上責任重大,然而,面對不知名狀的“疫情”,他沒有退卻。卻暗下決心: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又是專家,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就應該肩負責任和使命,靠前指揮,以身作則。作為黨員就要發揮黨員一面旗的作用,作為專家就要起到攻難關、解難題、出成果、見效果的作用。
他勇挑重擔,按照蘭州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服從蘭州市疾控中心的安排,和同事們一起對疑似和確診病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其間,為做好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蘭州市疾控中心黨委指派他到大沙坪高速路口協調設置交通卡扣,接到命令后,他立即趕赴指定地點,指揮布置卡口點的各類設施,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這個卡扣點全面開始對進入市區的車輛進行體溫監測和登記。隨后,疾控中心黨委又指派他到蘭州車站、客運中心、長途汽車站和汽車東站等人員密集場所進行疫情防控技術指導,他便馬不停蹄趕往新的工作地點,指導他們盡快開始對所有旅客進行體溫監測,并按照技術方案設置留觀點,指導、督促、協助開展疫情防控卡口點工作。當夜餐送至卡口點時,他總是對同事們說,你們先吃。這一刻,陳繼軍忘記了時間的輪回,和同事們一道在凜冽寒風中連續作戰,當大家勸他休息時,他總是說:“寧可累一點,工作千萬不敢出差錯,要站好每一班崗。”他始終如一,出色完成了組織交給他的每一項工作任務。
1月23日,蘭州市報告首例新冠肺炎后,流調組全員開始投入到現場工作中,隨后幾天隨著病例數的增多,工作任務的繁重,出現了人手不夠的局面,中心黨員干部積極主動請纓,要求加入到流調組來工作,為滿足工作需求,增加流調人員14人,由于這28人以前都分布于各個支部,為凝聚黨員干部的戰斗力,流調組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從首例到現在,共對136例病例開展了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復雜病例的研判、甄別密切接觸者、確定消毒范圍、采取處置措施,研判醫學觀察、居家隔離和集中隔離觀察的對象及時間、盡可能阻斷疫情的進一步蔓延,截止2月24日,共排查密切接觸者768人。
將人民健康放在首位,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重大的政治任務、最重要的職責使命是他們在疫情一線忘我工作的強大精神支柱和動力。
在甘肅省疾控系統大家都知曉陳繼軍和妻子陳曉燕都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后,夫妻雙雙加入一線工作隊,妻子陳曉燕是甘肅省疾控中心流行病學調查組成員,指導和參與全省14個地州市疾控中心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陳繼軍和流調組全體工作人員除了指導、參與全市疫情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排查和疫情研判、數據分析等工作外,還要對各區縣報告的首例病人均到現場親自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并對基層流調人員進行技術指導。作為流調組副組長,每天都會接打上百個電話,指導和解答縣區存在的問題,連續多個晚上回不了家,吃住在單位。夫妻兩人在一線奮戰,7歲和2歲的兒子沒有人照顧,只有送到孩子的姥姥家,這樣沒有后顧之憂的他倆便于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
陳繼軍夫妻兩人都是預防醫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在此次戰役中把各自所學的專業淋漓盡致的加以應用,面對大家的安危,他們舍棄了小家的利益。偶爾回家碰在一起,夫妻雙方還要討論流調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交流一些其他地區的經驗,為下次流調積累經驗。他們夫妻把科研“論文”真正寫到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線,他們時刻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做好工作的力量源泉。
為做好個人防護,流調人員必須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他們也深知防護設施的緊缺,從不因為穿脫防護服的繁瑣而麻痹大意,上班時盡量少喝水少吃飯,防止中途因上廁所造成的浪費,也避免因防護不到位造成的職業暴露發生。大家都知道穿上這身行頭,在有暖氣的隔離病房中待上兩三個小時,全身都會濕透,時不時因汗水流動引起的瘙癢等不適,但只能強忍著,沒法用手撓一下,雖然很累很難受,但沒有一個流調員喊苦喊累,眼神中時刻透露著堅定睿智的目光,這種目光是相互加油的目光,是戰勝疫魔的動力,給人一種自信和力量。
流調報告是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的總結,是下一步采取措施、處置疫情和確定密切接觸者的主要依據,時限要求流調結束后6小時內完成并上報。報告不僅僅是此次疫情的情況、密接者的范圍,更重要的是要對后續的疫情處置提出合理的建議。每一次在流調現場,與患者的密切接觸,流調員從沒擔心過個人的風險,而是擔心由于病人的不配合以及自己的疏忽而遺忘了有價值的信息,每次通過耐心的溝通和交流,細心的排查每一個環節來確保信息準確不丟失。
作為中心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組成員,他們穿梭在醫院隔離區,近距離面對病人,要通過手中的紙筆精準記錄下確診和疑似病人的信息。由于需要和病人近距離接觸,調查小組工作人員的感染風險的程度不亞于臨床醫生。接到疫情報告,近距離面對確診病人,進行相應的調查……每次的調查時長都在2.5個小時左右;雖然在隔離病房里每多待一分鐘,就增加一分風險,但他們為了保證信息的精準,就像一個個機敏的“排雷兵”、“偵察兵”一樣,詳細詢問著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可能存在的密切接觸者。
“密切接觸者的確定,既要做到不能有遺漏,造成新的感染,也不能過度擴大隔離范圍,給國家和個人造成損失,把握的難度非常難,只有通過專業技術、豐富的經驗和細節的把控,使得每一次密切接觸者的確定工作才近乎準確完美!弊鳛橐幻麑I人士陳繼軍處處小心謹慎。
陳繼軍說,每一次接到流調任務,必須用高度的職業敏感性告訴自己,必須積極嚴肅應對,必須在第一時間掌握發熱病例的發病情況、流行病學史,并做出研判,控制傳染源,來不得半點馬虎?墒牵皇敲恳淮瘟髡{都那么順利,面對躺在病床上情緒并不穩定的患者,他們又變成了病患的“知心人”,關切的眼神,關心的話語,能很大程度上緩解患者的抵觸情緒,配合完成調查工作。有時,他們還能與患者互加微信好友,流調工作結束后,患者有什么問題,他們還會耐心地給予解答。
“面對病人,怕嗎?” “說不怕是假的”。 “但是,這是我們的工作,更是我們的責任,面對病人,我們更多考慮的是怎樣把這次流調任務完成好”。這是每一位流行病學調查組成員的神圣使命和無私奉獻精神可貴之處。
當現場流調任務結束后,從隔離病房出來的流調隊員們滿身是汗,在寒冷的戶外脫防護服時,冷風吹的他們直打寒顫,腦子里還要立刻規劃流調報告如何撰寫。在這種跟時間賽跑的狀態下,他們“進”可深入各種病毒肆虐的現場,“退”可于辦公桌前持續奮戰十幾個小時。他們深知新冠病毒的嚴重性、危害性和危險性,但仍然步履堅定,因為這是使命所在。
奔跑,不停地奔跑……不舍晝夜,不分朝夕,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讓更多的人被感染……從新冠病毒肺炎首例病例出現至今,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天。蘭州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學調查組用一種特殊的方式與蔓延的疫情賽跑,他們用速度、能力和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責任,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作者:虎文)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