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科技頻道 > 移動互聯

2016:互聯網金融監管年

時間:2016-05-07 21:55:52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而言,2016年“兩會”是一場及時雨,也是一針強心劑。一方面,e租寶、泛亞事件的溢出風險已大面積波及投資者并直接影響到行業監管,在強化合規的基礎上重塑行業信心,已經時不我待;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的轉型壓力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上日程,“新經濟”成為中國經濟升級的新動能,而作為有希望助力供給側有效對接實體經濟的新生代力量,互聯網金融一時間又成為政府加大籌碼重點培育的“香餑餑”。

  助力供給側改革,互聯網金融是新動能盡享

 

  經濟問題依然是今年“兩會”的焦點問題,李克強總理在“兩會”結束之后的答中外記者問時講到,中國經濟承受著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但“如果從底盤和大勢來看,希望大于困難”。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判斷,是因為中國經濟轉型中所形成的新經濟如“互聯網+”等正形成新的動能,這不僅消化了傳統產業的過剩產能,還創造了創新式的供給,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互聯網金融作為新經濟的代表,在創造更加普惠的金融需求,形成對傳統金融的重要補充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是金融領域供給側改革的新動力。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這其中,蘊含著政府對互聯網金融助推供給側改革、提升金融供給效率的深切期許。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的是有效供給,主要在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上做足功課。放眼當下金融服務的現狀,一側是銀行同質化服務導致的效率問題,同時信貸業務又傾向于大中型企業或穩定收入階層;另一側是超半數的小微企業融資難題,融資缺口達數十億計;海量的中低收入者簡單的資金需求很難得到滿足。

  良性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在提升金融供給效率上是有優勢的。低門檻、小額、分散、便捷的特質可以高效匹配市場金融資源,改善供求關系,以一種更具價值的普惠方式滿足了那些無法被傳統金融機構覆蓋的小微企業和個人的金融需求。據網貸之家數據統計顯示,2015年全年網貸成交量達到了9823.04億元人民幣,相比2014年增長了288.57%,交易活躍度可見一斑。

  互聯網金融規范化發展是必由之路

  成熟的網絡借貸體系能夠提升信貸供給、交易效率,進而促使金融向高效對接實體經濟、個體實際需求方向轉變。但是,目前的網貸行業魚龍混珠,“李逵”與“李鬼”同在。近期出現的諸多問題平臺被查處,不僅損害了眾多投資者的權益,而且其劣幣屬性直接傷害到良幣的正向效應,使整個行業的價值大為貶值。在此情勢下,“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被寫入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相較去年“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以及2014年“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這樣的說法,應該說更體現了國家對行業合規發展的期望。

  那么,應當怎樣規范互聯網金融,實現規范發展?規范二字應當如何落地才會擲地有聲?從“兩會”的提案中不難發現,以資質審核確立進入門檻、明確退出機制、強化風控、正本清源是主導性意見。

  在“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提到互聯網金融準入無門檻現象嚴重,應明確準入機制,從最低注冊資本、從業人員資質等方面做出資質審核。此后,關于互聯網金融的進入門檻屢次被提及,有委員一針見血指出,互聯網金融就是不能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一方面,監管的部分條款也將為互聯網金融行業設立一道道隱形門檻。例如網貸中介機構監管征求意見稿中,提到平臺需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出借人與借款人的資金存管機構。這一要求對于行業內大部門平臺來說是一大挑戰,無論是自身技術能力與業務合規性的重新大檢驗,還是合作銀行對于資質的高標準要求,如何跨過這樣的硬性門檻是提升整個行業規范經營水平的重要標志。

  行業資質與監管要求也會給投資人一個更加明確的評判標準,這對于維護投資人合法權益,保證投資人資金安全也會起到關鍵性作用。

  在明確退出機制方面,去年年底發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就對網貸行業不良平臺的退出途徑有了明確的表述。任何行業都不能只進不出,尤其在金融行業,這會大大增加平臺違規的機率。

  合理的退出方式帶來的積極效應是多層次的,其中,網貸行業能樹立正向的、負責任的形象是最主要的,因為,退出機制為無力持續經營的平臺指明了“陽關路”,這避免了這些平臺鋌而走險、最終帶來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這能夠使整個網貸行業持續獲取信任并發揮價值。

 

  此外,加強風控,控制溢出風險是規范互聯網金融的一大著力點。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2月份,累積問題網貸平臺已達1425家,其中跑路、停業、提現困難分別占到了41.89%、43.24%、13.51%。可以想見,這些平臺的倒下將會帶來的是又一波聯動性的負面效應。

  可以看出“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對于互聯網的運用使金融業態更加活躍、風險傳導更加迅速十分關注,把握金融信息服務中介的本質,拒絕承擔流動性風險,是平臺應該守住的底線。而與此同時,加強資產端事前、事中、事后的綜合風險管理能力,也將起到關鍵性作用。

  最后,對互聯網金融規范管理的一個終極“捷徑”是,引導網貸平臺重新思考網貸或者互聯網金融的本質,強化行業自律意識。時下,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也伴生了諸多偏離互聯網金融本質的現象。部分互聯網金融平臺趨利意識嚴重,忘記了作為信息服務中介應該承擔的對借貸雙方進行信息交互、借貸撮合等普惠價值的使命。互聯網解決的是邊際成本問題,那么就應該去努力發揮互聯網所獨有的優勢,將金融服務更有效率的進行匹配。

  所以,對于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而言,是時候反思自我,為互聯網金融正本清源了。網貸平臺只有重新審視自我,堅持分散、小微、適度的原則,本分做事,重拾“最初的夢想”,行業秩序才能建立。

  2016年勢必是互聯網金融,特別是網貸行業的監管年。野蠻生長的風口期已結束,規范、有序將是新時代主題。因此,堅持“本真”的平臺將經歷洗禮,脫穎而出;而以互聯網金融之名實施監管套利的不合規的、偽互聯網金融平臺將遭淘汰。

  從這個角度來看,2016年將會是互聯網金融蕩滌糟粕,造就行業明星的一年,更是回歸金融本質、砥礪前行的一年,從而真正成為助力供給側改革的新動能,進而在中國經濟轉型期中承擔重要的歷史性使命。

  (作者系人人貸聯合創始人。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責任編輯郵箱:tao.feng@ftchinese.com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