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通渭刺繡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吸取了各家名繡的特色和精髓,擁有獨具特色的刺繡藝術。其人物肖像刺繡作品中既有攝影與油畫之藝術效果,又有針線的天工巧成。觀其作品人物皮膚質感細膩,色澤層次分明,眉目傳神,衣帶飄逸,血色相連絕無匠氣。其山水,書法,動物花鳥等刺繡作品更具特色,整個作品以絹為底,以國畫補以背影,繡畫交融,天成一體,在刺繡藝術中別樹一幟,而更以人物肖像繡品獨步古今,其以獨創的藝術風格自成一派。
在通渭鄉間的成年人中,吸煙者居多,而煙具也就顯得頗為重要。二十世紀初期,由于當時經濟落后,人們的消費水平還低,只因水煙價格比較便宜,故吸煙者大多以水煙為主。因此,水煙瓶已是大多數煙民必備的煙具了!
水煙瓶的制作材料較為普通。論其質地,上等者用青銅制之;中等者用黃銅制之;下等者鋁合金或竹子均可制之。
論其結構,較為復雜。主要由金屬外套、主體、瓶頭、煙盒、附件五部分構成。金屬外套是上下底面為橢圓形(或長方形)的空心柱體。外面還有雕刻精美花紋圖案。上底面有兩個大圓孔(或方孔),主體下部的水箱和煙盒分別由此兩孔放入。煙盒有的是圓柱的,也有的是長方體形的,下有底面,上加蓋子,是裝煙絲的地方。水煙瓶的主體件部是圓柱體(或長方體)盒子,是專門用來裝水的。它自上而下逐漸縮小成一條彎曲管道,管道端口便是吸嘴。在水箱上部的外側又有一個圓柱體管道,是插瓶頭的。瓶頭呈圓柱體管狀,上端較粗,端口處安裝著用金屬片制作的煙笊,是吸食時放煙絲的。在吸嘴和水箱之間通常還配上金屬鏈條做裝飾品。外套的上底面煙盒與水箱之間有兩個小孔,插有煙釬和鑷子做附件,它是用來掏煙灰的工具。
吸食水煙,工序較多。其準備工作是在主體下部的水箱中裝入適量的水,同時把水煙塊用熱水浸濕,待揉好后撕開裝入煙盒,并經常保持一定的濕度。吸食時首先點燃煤油燈,左手握上水煙瓶,右手揉上約半個大豆體積的煙絲放入煙笊中;然后用事先削制好的木片點燃煙絲,即便吸食。
水煙和其他煙一樣,吸食時間一長,也會上癮。倘若一旦煙癮發作,呵欠眼淚同時俱來,頃刻之間十分難受,此時用食物是無法代替水煙的。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消費水平日益提高,吸食水煙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了。因此,大多數水煙瓶隨之無人問津,便成了人們家中的擺設。
甘肅省通渭縣位于甘肅省中部,定西市東部,距省會蘭州160公里,距天水旅游區僅80公里,是敦煌莫高窟至天水麥積山旅游線上的中轉站,境內310國道、靖天公路、通甘公路、馬隴公路橫穿縣城,交通非常便利,通渭縣是紅軍長征紅二十五軍、紅一、二、四方面軍途經之地。1935年9月27日由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到達通渭重鎮榜羅,并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即“榜羅鎮會議”,作出了將紅軍長征的落腳點放在陜北的正確戰略決策,紅軍從榜羅鎮出發經通渭溫泉,于29日進駐通渭縣城,毛澤東在縣城文廟街小學接見一縱隊第一大隊先鋒連全體指戰員時,首次朗誦了他那氣勢磅礴的《七律·長征》詩篇,9月30日晚,在縣城南園體育場舉行了盛大的文娛晚會。2004年底,“榜羅鎮會議紀念館”革命遺址被列入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通渭自古歷史悠久,屬仰韶文化和齊家文化的匯合區,中原文明和西部文明的交匯點,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有東漢著名夫妻詩人秦嘉、徐淑、明代工部尚書趙榮、開封知府王瓚、清代“隴右真儒”李南暉,四川按察史牛樹梅等歷史文化名人。自1993年以來,通渭縣被國家有關部委相繼授予“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田徑之鄉”、“中國紅豆草之鄉”和“全國體育先進縣”等榮譽稱號。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