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通訊員 周紅霞)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武都區琵琶鎮堅持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實際行動,引導全鎮黨員干部爭當政策宣傳員、發展帶富員、糾紛調解員、愛心協管員,著力解決農村困難事、民生揪心事、群眾煩心事,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實際行動架起服務群眾“連心橋”。
政策宣傳員腳沾泥土普及惠農政策。將黨的路線方針,涉及農業農村、民生實事的惠農、惠民政策整理匯編,組織黨員干部帶著政策沉到農村一線、來到群眾身邊。通過黨員大會、群眾大會、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等方式把群眾請進課堂,用群眾聽得懂、記得住的語言,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黨的百年輝煌歷程,讓黨的理論進入尋常百姓家,累計開展宣講30余場次,推動學習教育全覆蓋。通過宣傳單、宣傳欄、廣播、微信群等積極推送宣傳疫情防控、產業發展、安全生產、就業創業、醫療保障等政策,提升政策普及率和群眾知曉率,累計開展宣傳活動40多場次,惠及群眾3000余人,有力推動全鎮項目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冠疫苗接種重點工作順利開展。
發展帶富員帶頭示范引領群眾。推選出政治意識堅定、工作能力突出、工作作風扎實的黨員進入各村黨支部班子。充分發揮黨員示范引領作用,把村黨支部打造成為引領群眾發展致富的“主心骨”。鼓勵扶持優秀黨員、鄉賢能人、致富能手、產業大戶、返鄉大學生創辦專業合作社、開辦企業,開展種植、養殖、服務等創業項目,帶動群眾通過跟隨創業、抱團發展、入股分紅等形式融入共富產業鏈,帶動群眾發展產業增收致富,實現“培育一人、帶動一片、致富一方”的示范效應。今年以來,全鎮鼓勵引導群眾組建梅花鹿合作聯社、中蜂養殖合作聯社、中藥材合作聯社及肉豬養殖合作聯社,在14個村實施訂單辣椒種植產業,全鎮產業建設穩步推進。
糾紛調解員進村入戶“過濾”矛盾糾紛。各村黨支部公開村務辦事清單,黨員公開辦事承諾,通過黨員代表會、群眾代表會積極聽取群眾意見,了解群眾需求,研判制定村集體服務能力提升、黨員服務群眾、矛盾糾紛化解等方面改進措施。組織黨員干部集中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構建科級干部聯系村、鎮干部包抓組、村干部包抓戶的網格化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模式,開展“地毯式”走訪,摸排群眾矛盾糾紛。以村為單位建立工作臺賬,對摸排出的矛盾糾紛,制定化解措施,將矛盾糾紛化解責任落實到人,限期處理。對政策理解有偏差的群眾安排專人“一對一”講解,答疑解惑,能夠現場解決的及時辦理,不能當場解決的落實專人處置。健全“一約四會”制度,完善村規民約,選出正直、有威望的黨員群眾擔任各村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成員,明確“四會”成員工作職責,推進鄉村移風易俗,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截至目前,共摸排群眾訴求和意見建議23條,化解矛盾糾紛12起。
愛心協管員為民解困筑牢民生底線。堅持把服務群眾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全過程,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嚴格落實武都區琵琶鎮“愛心協管員”制度,從各村熟悉村情,熱愛公益事業、責任心強、為人公道的群眾中選聘出15名“愛心協管員”,對農村分散特困供養和需要照料的鰥寡孤獨人員提供信息監測和基本生活服務。“愛心協管員”至少每三天到協管對象家中探望巡查一次,監測協管對象身體狀況、居住條件、日常生活和家庭人員流動等情況,保障困難群眾吃穿、住房、醫療、用水、用電。同時,制定黨員服務群眾制度,各村黨支部立足工作實際,推行黨員服務群眾“紅色代辦”服務,教育引導黨員積極主動為空巢、失能老人和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提供生活物資代購、日間照料、事項代辦等服務,截至目前,累計為群眾幫辦代辦各類事項70余件。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