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天水市

白銀市白銀區水川青城兩鎮農民金秋時節忙挖蘿絲菜--作者王新文

時間:2020-10-16 12:26:55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雨婷點擊:

金秋時節,在黃河兩岸,白銀市白銀區水川鎮青城鎮的農民們忙著正在田間地頭忙挖蘿絲菜。

一、甘露的營養價值

螺絲菜,即甘露子 ,本地人也叫地露子。  甘露子是一種植物的根莖,因為甘露子吃起來味道口感比較好,所以說甘露子成為了很多人都愛吃的美味食物。

甘露子菜的功效與作用:甘露子中的熱量是比較低的,同時在甘露子中還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而且甘露子的脂肪、蛋白質以及纖維素都是非常豐富的,所以說吃甘露子還是很不錯的。

另外甘露子是一種性平、味甘、無毒的食物,還可以有不錯的活血散瘀、祛風熱利濕的作用產生,而且甘露子對于解決黃疸、尿路感染、風熱感冒以及肺結核的問題,都是非常有效的。

甘露子的營養價值:  甘露子中的碳水化合物是很豐富的,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屬于菊淀粉。  同時因為甘露子的熱值是比較低。所以說是完全可以作為優質的膳食纖維源和脂肪替代物,而且甘露子還可以廣泛的用于制作多種菜品。

甘露子能起到調節血糖的功效,同時還可以平衡血糖值的效果,對于糖尿病人來說是很適合吃的。

二、甘露子的種植過程

甘露子的種植方法:  種植時宜選肥沃疏松的沙質土壤。在上年秋季整地,將其翻耕,利用太陽暴曬。  在春季清明時節種植甘露種子,實際就是甘露子莖塊,在地里挖個小坑,將莖塊放進去填埋。播種深度在5-7cm,不宜過深或過淺。在出苗后要進行中耕除草,一為疏松土壤,促進根莖生長,二為避免雜草影響到幼苗生長,除草建議手動拔除。在施足基肥后,后期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一般在5-6月每畝施入尿素10公斤,除了繼續施用尿素外,還有施用磷鉀肥,每畝施用磷酸二銨30公斤,以免植株早衰,加快塊莖膨大。

三、甘露子的挖出做業

秋天的黃河兩岸,水川鎮青城鎮天高云淡,大地一片金黃。除了成熟的玉米,就是農民們承包地種植的甘露子,正是開挖時節。

甘露子菜好吃,但是很難挖,這是一個擺在農民,市場,農業技術人員,商家面前的共同課題。具體情況是:一對夫妻在地里挖一畝甘露子,起早貪黑,也需要十天左右。挖的辦法是人坐在草墊子上,手拿一個小耙子,輕輕往地里一耙,再一拉,小小的蘿絲菜就出來了,和土疙瘩一樣大小,白顏色,需要手一個一個撿出來,再裝到小盆里,最后裝袋,這個過程很慢。 

我回老家早晨碰見挖甘露子的兩戶人家,其中一家是本生產隊的人,經他講,去年在水川鎮,農業機械研究人員實驗了很長時間,也沒有解決機器挖甘露子的辦法,所以目前只能是人工挖,速度慢。

我站在旁邊看了半天,終于明白了具體挖甘露子的過程,因為我是第一次看見挖甘露子。

四、甘露子市場銷售與價格

甘露子是一種小菜品,從前在水川鎮青城鎮并沒有大規模種植的歷史。只是在青城鎮東灘有人家小規模種植,自種自吃,多余的自賣。同時由于時代的需求,快餐業這幾十年有了很大發展,快餐中就有一種食品………泡椒菜。這種菜中有一種原料……甘露子,所以甘露子就有了很大市場需求。前幾年青城鎮東灘地界有人規模化種植,一個老板也就管理幾十畝地,由于顧工,管理等諸多問題,并不是大規模群種。

近幾年以來,由于看到種植戶有長效,并且效益可觀,才引起青城鎮許多人的重視。另外黃河對岸………水川鎮也大規模種植,這就逐步形成了市場規模。

每年十月過后,自然有大貨車來本地收購甘露子。大貨車停在水川鎮津西路口。各個小的收購點將收來的甘露子篩分,去土,稱斤,裝成編織袋,再由小貨車拉到大貨車,完成裝車任務。應該說總體情況是不錯的。大貨車發貨地應該是各個醬菜廠,或者往山東一線出口。

甘露子市場價格前年是每斤2.5元,種植戶由于種植量大,各家各戶沒有辦法自己短時間挖出來,只能雇人來挖,所以滿田地都是人。去年價格降了一倍,每斤1.2元。同樣種植面積很大,但是價格降了一倍,再去雇人挖就要賠錢,所以各家各戶只能自己艱苦奮斗,自己慢慢挖。其實自己挖就是勞動力不足,只能延長出貨時間。今年的行情是每斤2元,但種植面積有了很大縮水,這也就不存在雇人挖的問題,大多數人家一兩畝地,可以自己挖完。規模稍大一點的,也可以雇人。

五、水川鎮青城鎮農民種植甘露子的產業優勢

甘肅省黃河中上游地界,水川鎮青城鎮農業最大的優勢是:水。作為農業主產區,水川鎮青城鎮也可以種植玉米,大棚蔬菜等。但是作為夏季作物,種植甘露子是一種增加農民收入的長效農業,這個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多花人工,增加就業與顧工。水川鎮青城鎮氣候比較適合種植這種農作物。通過合理施肥澆水,收獲畝產在4000多斤左右。就算每斤價格1.2 元,農民們在自己承包地分散種植,實際效益也比種植玉米要好。就算有價格波動,也是劃算的。大家都明白只要長期合理種植,就會消除市場價格波動對種植戶帶來的影響。

如果當地政府能夠合理引導,與廠家有一定的溝通,簽訂一些長效合同,合理組織一些種植大戶產業化種植,效果會更好,這也是農民增加收入,脫貧致富的好產業。

王新文于甘肅省白銀市

2020.10.12

作者簡介:王新文,男,1965年生,中共黨員,甘肅省榆中縣青城人。1989年畢業于蘭州大學,現白銀公司工作。"以廢治廢,造福人類"的環保工程師,中國有色金屬學會會員,甘肅省科學技術學會會員,《無機鹽工業》雜志社特約通迅員,白銀市作家協會會員。共發表科技論文三十篇,其中三篇科技論文收入《化學文摘》。一篇科技論文收入《中國科學技術文庫》。獲四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二等獎。獲六項國家專利。合作出版科技圖書一本。
近年文字作品發表在《中國甘肅在線》,《現代作家文學》,《黃土情文學》,《祁連文學雜志》,《醉美大甘肅》,《人生美文欣賞》 ,《嘉峪關作家》,《記攝人間》,《隴上風情》,《隴上人家》,《頭條》,《中國詩歌網》 等媒體雜志。作品被《百度》,《騰訊》,《搜狐》,《網易》,《今日頭條》 ,《品略圖書館》,《中青看點》,《獨訊頭條》等全媒體轉載。共發表作品240多篇,   20多萬字。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