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崇信訊(通訊員:李祥玉)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在外地工作的王先生每次回到家鄉崇信,都能感受到變化:破舊的老舊小區換了新裝,路面變平整了,環境變整潔了、馬路磚煥然一新,小區內也規劃了停車位,出入更方便了……。自崇信縣2021年獲得第七屆“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來,始終堅持把文明城市創建作為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通過補基礎、靚環境、治亂象,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如今,各項工作成果豐碩,一幅以“文明”為底色的城市和諧發展畫卷在崇信徐徐展開。
該縣堅持將群眾的“幸福清單”作為文明城市創建的“責任清單”,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市容市貌環境進行大范圍整治,夯實城市發展的“硬實力”。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市政道路鋪油、公共設施維護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05項,新建、改造市政道路13.5公里,更換人行道馬路磚5.2萬平方米,新建、改建市場5處,建成城市綠地公園12處,城區11條背街小巷“舊貌換新顏”,更換水篦子、窨井蓋115套,維修排洪渠9.2公里,遷移桿線162處,規整線路55公里,增設四色分類垃圾桶箱293組(套),清理破舊門頭牌匾及廣告牌284處,2004年以前老舊小區全部完成改造,公共場所衛生間、母嬰室高標準配套到位,無障礙設施全部完成改造升級,15分鐘便民生活圈更加完善。
城市“微改造”項目雖然不大,卻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品質提升效果,讓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與日俱增,也讓越來越多的人更加愛惜創建成果,積極投身文明創建,同心協力,讓文明之花常開常艷。
看得見的環境在悄然變化,看不見的文明新風已潤入心田。該縣創新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塑造文明城市創建的“軟環境”。開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祭祀、文明餐桌等實踐活動1786場(次)。舉辦“共建美好家園全民‘彎腰行動’”“城市是我家 文明靠大家”等主題活動187場(次),有效提升了廣大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深入推進移風易俗,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建成家風長廊、家風家教館、紅色家風傳承示范點17個、文明誠信積分超市83個,開展移風易俗、家風家教宣傳宣講134場(次),開展“紅色文藝輕騎兵進鄉村”“千臺大戲送農村”、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等文化活動164場(次),文明新風成為引領時代風尚的新航標。
今年,崇信縣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大力實施“十全工程”,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環境衛生、公共秩序等鞏固提升,開展違建臨建拆除清零、集貿市場規范管理、公共設施建改提質行動,科學優化縣城停車場(位),高質量實施6個住宅小區改造提升,持續完善供水、供電、供熱、供氣、排污、排洪管網配套,加強生活垃圾收集轉運體系建設,配備垃圾箱、垃圾桶和清掃除塵車輛,全面優化城市服務功能,提升城市形象,進一步增強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創城,改變的不僅是城市的“顏值”,更提升了城市的“氣質”。如今,“文明”二字,已沉淀為城市文化,升華為城市精神,崇信將以全新的姿態引導廣大市民同赴文明之約,共建文明城市,讓文明新風吹遍每個角落,讓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