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崇信訊(通訊員:王鵬鵬)東君送暖清明時,一花一樹寄哀思。清明節將至,為推進移風易俗,文明祭祀,同時防止森林火災發生,崇信縣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廣大群眾以更加文明、綠色、生態的方式祭奠英烈、緬懷先烈、寄托哀思,使文明祭掃成為社會新風尚。
近日,崇信縣人武部、退役軍人事務局、魚堡子社區、縣公安局、司法局、稅務局等單位黨員干部通過開展網絡“云祭祀”網上祭英烈活動,來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引起了不少群眾的點贊支持,并紛紛效仿。
“今天通過中華英烈網,向烈士獻花。”在縣人武部現役軍人小關通過數字英雄紀念館學習了“保至善、毛鴻生、王輝緬”的英雄事跡后,在網上向英烈們敬獻了鮮花。他說,“這種網絡祭祀很有新意,即能充分了解烈士事跡,又透過文字表達對烈士的敬仰之情。”
全新的祭掃方式在傳統文化與文明號召之間架起了一道橋梁,是傳統祭拜文化在網絡上的一種傳承與延伸。
同時,崇信縣充分利用街道交通勸導點和路口組織志愿服務者力量,及時勸導制止在城市街道、十字路口、廣場等公共場所焚香燒紙、拋撒冥幣等陋習,自覺維護整潔優美的城市環境。
各鄉鎮提前宣傳組織村社干部、護林員、志愿者全員出動,開展值守巡查,及時勸導群眾通過獻一束花,栽一棵樹,為兒孫講述一段先人創業故事來祭奠已故親人,改變傳統陋習和不文明現象,確保群眾祭祀過程文明、安全、有序。
“掃墓只是一種表達哀思、懷念的外在形式,燃燒香燭紙錢不僅污染環境,還很容易引發山火,獻花、栽樹,講故事,祭奠先人既美觀又環保,一樣能表達心意。作為一名黨員要以身作則、帶頭示范。”村民李海燕說。
祭奠,是為了銘記;緬懷,是為了更好前行。“只有不斷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祭掃新風,才能進一步減少不文明現象。”錦屏鎮劉家溝村黨支部書記王蕊表示,今年清明節路邊燒紙等不文明祭掃行為相較于去年已大幅降低,也進一步表明群眾的文明祭掃意識和文明素質正在不斷提升。
崇信縣委宣傳部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