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崇信訊(通訊員:侯 勇) 九月秋意濃,正值豐收季。走進崇信縣黃寨村青貯玉米收割現場,伴隨著隆隆的機器聲,一排排玉米被快速整齊的切割,幾臺大型機械穿梭其間,收割拉運,將攪得粉碎的秸稈送往青貯窖打包貯藏,田間地頭一片忙碌的景象。
“今年的玉米莖稈粗壯,非常適合制作青貯飼料,近期我們正在搶抓天氣晴朗的有利時機加緊收割”村民黃繼東說。
黃繼東是當地有名的養殖大戶,家里養著108頭牛,進入秋季以后,玉米青貯就成了他的頭等大事。
“以前,種植飼草玉米面積少,為保證牲畜安全過冬,還得向外收購,今年自己將種植面積增加到了300畝,目前已完成青貯230多畝,全部收割完成后,預計可青貯飼料1100多噸,除去我家牛過冬“口糧”外,剩余飼料還可以用來出售”。黃繼東積極響應政府號召,逐年增加飼草玉米種植面積,大力發展草畜產業,做到了種養一體化發展,家庭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牛產業作為崇信群眾致富增收的支柱產業,“念牛經”“發牛財”的群眾數不勝數?h畜牧中心技術人員介紹道:“青貯飼料可以提升養殖質量,牛吃這種飼料不易得病,肉質好,長得也快,受到廣大養殖戶青睞”。
為加快玉米青貯轉化進度,崇信縣提前安排部署,加強機械和人力調配,并對青貯技術進行集中培訓和現場指導,累計調配青貯加工機械310臺(套),舉辦技術培訓12場(次),培訓農戶和操作人員650多人,確保了青貯工作高效開展。
近年來,崇信縣立足資源稟賦,將糧改飼和玉米秸稈青貯作為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助推紅牛產業鏈強鏈延鏈補鏈的有力抓手,大力發展種草養畜,推廣“國有公司+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延伸“種、養、加”產業鏈,帶動種養殖業走出了低碳循環、綠色發展的新路子,促進了全縣草畜產業蓬勃發展和農民增收。
據悉,今年崇信縣種植青貯玉米6.71萬畝,建成千畝示范點7個,新建、維修加固各類青貯窖1200座7.6萬立方米。目前,完成玉米秸稈青貯5.2萬噸,青貯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開展。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