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崇信訊(通訊員:)崇信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委關于人才振興的系列部署要求,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立足實際制定了《崇信縣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實施方案》、《崇信縣急需緊缺人才引進管理辦法》等系列文件,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個方面做出重要部署,推動各類人才下沉基層,共促鄉村振興,共建美好家園。
一是“人才+產業”構建鄉村振興“新生態”。圍繞8條重點產業鏈建設,深入推進“一產業鏈一培訓班”專項培訓工程,申請專項經費50萬元,舉辦優質蘋果產業鏈暨果園管理人才技術培訓班1期40多人(次)。突出種植、養殖、家政等18個工種,實施蔬菜種植基地特色產業建設及人才培訓項目,在楊凌農科院培訓蔬菜產業人才110多人(次)。整合利用縣農廣校、縣農機中心、紅牛講堂、專家工作站、農村實用人才基地等資源,舉辦紅牛、蔬菜產業技術人才等培訓班10期1100多人(次)。鼓勵支持各類人才到基層鍛煉,從全縣具有相應專業和工作經歷的干部中選派科技特派員63名,組建服務團隊3個,下派130余名優秀年輕干部到貧困村開展駐村幫扶,引導34名教師、醫生到鄉村一線支教、支醫,促進人才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
二是“人才+培育”挖掘鄉村振興“新潛力”。堅持以人才服務“三農”為導向,積極整合人才資源,把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人才培養作為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突破方向,深入挖掘培育鄉村工匠,組織對熟悉村莊規劃、熱愛研究崇信紅色文化、軍旅文化、民俗文化的能人賢士、設計師、園藝師及能工巧匠等各類賢士人才進行摸底,建立了《崇信縣賢士人才信息庫》,收集各類賢士人才138人。制定《崇信縣農村“三個帶頭人”扶持獎勵辦法》,實施鄉村振興“頭雁培養計劃”,采取政策扶持、表彰獎勵、聯系幫帶等措施,培育“三個帶頭人”1290名。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干部”計劃,從本鄉本土未就業大學生中公開考錄村文書79名,為村班子注入了源頭活水。加大實用人才和技術骨干教育培訓力度,每年利用冬閑時節,舉辦各類培訓班10余期1100多人(次),培育了一批新型職業農民,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充電蓄能”。
三是“人才+服務”增強鄉村振興“內動力”。緊扣清潔能源、特色文旅、生態養殖、優質果菜“四大產業”,積極推動各類人才平臺建設,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搭建平臺。依托縣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重點醫療機構,建立紅牛專家工作站和縣醫院專家工作站,柔性引進中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李俊雅、蘭大二院原副院長張有成等高層次人才44名。堅持將編制和人力資源向產業鏈聚集,公開選聘16名專業對口人員補充八大產業鏈牽頭單位工作力量,著力補短板、強弱項,以人才促鏈延鏈。聚焦農業農村發展特色和優勢,鼓勵支持鄉土人才創辦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164個、家庭農場122個、養殖場36個、種植基地4個,實現產業鏈與人才鏈精準對接。
四是“人才+科技”激發鄉村振興“新引擎”。注重把農業農村科技人才培養作為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支撐,選派專家人才60名,組建20個科技專家小分隊,圍繞特色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發展等重點領域開展關鍵技術指導服務工作。對全縣95名科技人才進行整合,組建19個科技特派員服務團派駐鄉鎮,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撐。深化“雙百四聯”活動,組織全縣25名副高級以上職稱農技人才,深入農業農村一線推廣現代農業技術,受益群眾達3萬余人。柔性引進科研團隊,帶動培養我區一大批“土專家”、“田秀才”脫穎而出,讓人才留得安心、發展更有信心,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