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永登水墨丹霞
——作者:魏鵬學
不期而遇的見面總能填補久違的心靈空白。
當我的腳步踏進永登水墨丹霞的絢麗畫卷時,陰沉了一周的天空清澈如洗,這是天公作美的節(jié)奏,極目就是江山如畫。
相對于蘭州中山鐵橋的鋼鐵筋骨,段續(xù)水車園的高大雄偉,黃河羊皮筏子的原始低調(diào),永登的水墨丹霞地貌是純自然的地質(zhì)遺存。肇始于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給整個地球一個運動重組的機會,部分紅色地層發(fā)生傾斜和舒緩褶曲,抬升了紅色盆地,形成外流區(qū)。導致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處集中,沿巖層垂直節(jié)理進行侵蝕,形成兩壁直立的深溝。同時,巷谷崖麓的崩積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時,形成坡度較緩的崩積錐,隨著溝壁的崩塌后退,崩積錐不斷向上增長,覆蓋基巖面的范圍也不斷擴大,崩積錐下部基巖形成一個和崩積錐傾斜方向一致的緩坡。崖面的崩塌后退還使山頂面范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墻或石柱等地貌。
蘊藏在地心的巨大能量在板塊運動中如同捏七彩泥人,蘊含各色礦物質(zhì)的巖層被揉搓撕扯成彩色條帶。重力崩塌、流水溶蝕、風力侵蝕、紅色碎屑巖的差異風化。最后定型成嘆為觀止的彩色景致時,地球的部分內(nèi)臟被獵奇的人類仔細地看了無數(shù)遍。
不得不嘆服大自然的神奇魔力,有一股人類無法理解也無法左右的力量以時間為代價,以碳元素的衰變?yōu)闃酥荆瑢⑷僳E罕至的紅砂巖變幻成水墨畫卷。登高遠望,沒有一處錐形山體雷同,它們錯落有致地橫亙在大地上,露出嶺、梁、峁的頂部,讓畫家手足無措,讓音樂家音域高亢,讓地球的美容師手舞足蹈……被雨水沖刷的紅色砂礫巖條紋清晰,溝壑縱橫,像極了搏動的血管,黃土高原的浮塵在恰到好處的風速,不可預期時期,絕無僅有的地形處落下身姿,努力地覆蓋住裸露的血管,經(jīng)歷歲月的沉積,耐旱的種子在某個雨水充沛的春夏季節(jié),生根發(fā)芽,于是,這個類似火焰山的砂礫巖上有了生命,有了人類可以繁衍生息的土地,有了石頭堆砌的蝸居,有了不慕年華,不舍春秋的堅守。山底下那一排排古舊的院落,斑駁陸離的墻體,瘦小稀疏的小草,皴裂干枯的樹干,只有暖風,卻沒有綠草茵茵的山巔……一切堅韌地活著,像砂礫巖的主色調(diào),紅色成為這里的生命之光,綠色僅僅是偶然的存在。
當大自然以超長的力度締造了眼前的層層疊疊時,它應該沒有思考這樣折騰的動因和終極目標,只是任性的翻滾著,折疊著,讓地球上的每一處都在自傳的自覺和公轉(zhuǎn)的無奈中處于最佳狀態(tài),不至于因為旋轉(zhuǎn)速度的快速,地球引力的減少而被甩出地球,成為宇宙的公民。只有大海蘊藏的無窮水資源是清醒理智的,也是活躍的,它們在太陽的愛撫下,變成蒸氣,凝聚成云朵,像唐三藏一樣爬山涉水,不經(jīng)意間在砂礫巖的頂端撒下積攢的汗水,于是,砂礫巖有了溝壑縱橫,每一處都極度契合著人類的審美趨向,不管站在哪個位置,眼里都是獨一無二,無法模仿,絕不雷同的畫面。盡管紅砂巖的主體色調(diào)決定了生命之光的赭石外表,一個個主峰的姿態(tài)卻是儀態(tài)萬方,它可以幻化成人類認知中的任何一種具象,堅硬的巖層和松軟的巖層像煎餅一樣一層層疊加著,矗立在每一個走進的人面前,不假思考的對照和深入探究的主動會自然而然地敲打腦細胞,這是多大的力量才讓它們原形畢露于人們的視野之中啊?!那一層覆蓋在松軟砂礫層頂端的堅硬巖體,被風雨剝蝕成千姿百態(tài)的獅子頭,展露在山頂、俯瞰著神神叨叨的人類,也許它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這些不斷發(fā)出感嘆,還能移動的物種莫不是天外來客?
人類的偉大之處就在于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偉大,并不斷地利用自然的無限潛力滿足自己的欲望,包括精神極端疲憊,靈魂極端衰弱,肉體極端滾圓時產(chǎn)生的不適應癥,需要人間的荒涼和奇特景觀喚醒自足的良知,并從中攫取新的價值,讓沒有生命的荒涼填補內(nèi)心的空白。于是,科技支撐的蹣跚棧道、消解疲憊的賓館,娛樂休閑的場地,乘風納涼的站臺,都在恰當?shù)奈恢茫来芜B綴成一條曲曲折折,若隱若現(xiàn),只見開頭,沒有終端的路線。配套上無可挑剔的服務,平緩處坐大巴,險峻處坐觀光車,陡峭處步行的游玩方式,讓雙腳有了休息加油的機會,讓眼睛有了取舍駐足的空間。當一處景觀的奇特已經(jīng)填滿自己的心情溝壑時,排在路口的電動觀光車會立馬出動,載著游客趕向下一個景點,這種人機結(jié)合的爬山方式最大限度地解決了持續(xù)爬山的體力不足,讓渺小的人類總可以毫無懸念地站立在最高峰,不停地感慨大自然的絕美。如同拿破侖帶著幾十萬大軍翻越阿爾卑斯山,戰(zhàn)勝雄厚的奧地利軍隊一樣豪情萬丈。
山底的塔架正在攀升,以基建文明于世的中國前進力量很快會造成一坐彰顯現(xiàn)代科技成果的玻璃棧橋,人們站在透明玻璃的棧橋上,又可以獲取一種自信的力量,如同天宮實驗艙在空中俯瞰藍色地球,遠望層層疊疊的群山激揚文字,俯瞰溝溝坎坎的水墨丹霞妝點心情,這一刻,也就在須臾之間。
上下山的間隙,我耗盡了手機的能量,將觸動自己的每一處景觀變成數(shù)字符號。回頭再看時,山底下被圈護起來的幾棵大樹引起了我的重點關(guān)注,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力量讓它們長大,是什么原因讓它們活到了現(xiàn)在,等到了人們以它們?yōu)槠孥E,大加感嘆的時代。可以肯定的一個事實是,它們活著的時候,這里人跡罕至。真期望它們在被石頭圍墻的圈存中,不要像銀行的利息一樣,越來越?jīng)]有孳息的能力。
我特地在那一處代表西部狂野,以大漢雄風為背景浮雕的雕塑前合了影,以表達我對景區(qū)設(shè)計者和建設(shè)者的敬佩,它們選擇的文化元素跨越了時代,卻沒有超越人類的認知,最大限度的契合了西北的地域風情文化,不像某條金牛街,整出一個華爾街的銅牛來唬人。也許身邊的景致僅僅是生活的看山,只有存在,沒有涉足,我看了就嵌入心靈,它的原始和奇特讓喜歡獵奇的人們總能找到開發(fā)它的理由,但愿有限的開發(fā)是為了無限的存在,一切都沒有傷筋動骨。
這是一次不期而遇的見面,沒有預設(shè)和期待,只是在一剎那的念頭中,多走了40公里,便在蘭州的邊沿上邂逅了深藏不露的水墨丹霞。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陳函輝題《徐霞客墓志銘》曰:“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乃以一隅自限耶?!”古人以大山壯志,以大河抒懷,惟登高遠望才能領(lǐng)略群山之逶迤,非高山仰止無以景行行止。今人以科技壯膽,向大自然索取,非物質(zhì)不能自信,非繁華不能自適。《尚書·魚有禽歌》曰:“崇高圣者,克己復禮,折騰非常,以尊重大自然。”
感謝永登水墨丹霞,三色是基礎(chǔ),七彩是夢,是夢終歸要實現(xiàn)的。
作者簡介:魏鵬學,甘肅省靜寧縣人,現(xiàn)居平?jīng)鍪嗅轻紖^(qū),甘肅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平?jīng)鍪形乃囋u論家協(xié)會常務副主席,崆峒區(qū)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主席。“彈雨泫歌”主編,撰寫發(fā)表各類文體作品160萬字。參與編著兩部,官方刊物發(fā)表作品一百多篇,作品見于《人民日報》《中國信息報》《名作欣賞》《飛天》等報刊。
甘公網(wǎng)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