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白銀市

點亮心中的燈塔--訪景泰縣紅水鎮泰安社區黨支部書記王國安

時間:2020-04-22 12:36:29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一位黃土地養育的西北硬漢,歷經滄桑,勇立潮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人格魅力在生他養他的故鄉譜寫了一曲與時代精神合拍的奮斗之歌,創業之歌,奉獻之歌。他用心血和愛心鋪成的征途上,刻骨銘心的不是花環,而是驚心動魄的閃光足跡。

1964年,王國安出生在景泰縣紅水鎮林昌村。在他童年的時候,父親由于一場意外工傷,喪失了勞動能力,家里的重擔壓在了常年多病的母親身上。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年僅8歲的王國安放棄了上學的機會,過早的承擔起家中的重擔。14歲的時候,他已經是一個能料理家務的能手,地里的農活樣樣會干,閑下來時抽空自學一些技術知識,經常是四處風波,早出晚歸,吃盡了苦頭,也長了許多見識。1989年他以超人的勇氣和膽略,承包了永昌電廠的室內裝修工程,從此走上了創業的征程。1994年,他帶著全家人來到蘭州再次創業,在那里一干就是五年。在他事業有成的同時,王國安始終沒有忘記生他養他的故鄉。2005年他又成功承包了景泰縣紅水中學食堂,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使紅水中學食堂在他的管理下,師生滿意,受到了縣領導多次表揚。在2006年景泰二中食堂承包投標競爭中,他以絕對的優勢一舉中標,獲得了景泰二中三、四千人吃飯的食堂的承包權。承包后,他對食堂的硬件進行了大力改造,從而使景泰二中的食堂成為了一個各項指標都符合要求的標準化餐廳,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伴隨著王國安事業發展的歷程中,他還用愛心譜寫了一曲曲“愛”的贊歌。1994年,他在蘭州遇到了一位面黃肌瘦的少年權勝軍,經過攀談,他得知權勝軍因家庭貧寒,多年流浪在外,想到自己童年時,一種強烈的同情心促使他收留了這位流浪少年,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對待權勝軍比自己的親生子女都要好,使這個長期流浪在外的少年得到了家庭的溫暖和關懷。他在西泉鄉陳莊中學承包食堂時,他得知一位叫葛建宏的孤兒因無人照顧,面臨著輟學的困境時,他又一次伸出了援助之手,不僅讓葛建宏在食堂免費就餐,還決定收為義子。在紅水中學有一位叫宋玉棟的孩子,因母親殘疾,家境貧寒,小學輟學后在家干農活,王國安得知后,第三次動了慈父心腸,親自上門說服家長,領著孩子上學,還主動承擔了孩子上學及生活的全部費用。王國安情系家鄉愛滿懷,只要遇到困難群眾,他都伸出援助之手。王國安幫扶貧困家庭達800多戶,送衣物達50多噸,資助困難學生54名,收養了4名孤兒,支持公益事業達300多萬元。

2015年紅水鎮黨委任命王國安為泰安社區黨支部書記。泰安社區沒有戶籍人口,所住405家商戶都是來自附近5省12縣11鄉鎮,有駐鎮單位36個,流動人口約3000人。從上任伊始,他就雷厲風行,在鎮黨委“黨委領導、政府管總、中心主戰、村級主建”16字工作思路的指引下,將泰安社區打造成了紅水鎮的中心花園。2020年借助白銀市人居環境改善——“四抓四促”專項整治東風,按照紅水鎮“一心四帶、一村多元”的總體思路,大力改造提升小城鎮總體形象,建成三角花園2處、完成拆違治亂280處、清除頑疾4處、打造42.63畝環城林帶,真正實現了魅力城鎮建設,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在改造提升的漫長過程中,王國安忍辱負重,面對指責和謾罵,面對曲解和誤會,他曾想過放棄,但支部書記的責任一次次地提醒他——堅持才是勝利。他說:“我很委屈,但我很自豪,我是紅水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的家鄉。我相信所有的不理解終會消散。”

脫貧攻堅是全社會的責任,“五盯緊五整改”是給貧困的最后通牒。面對兜底保障這個艱巨的脫貧任務,王國安又一次踏上了挑戰之路。他說:“我是黨員,我是支部書記,如此重任,我不上誰上。抓好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每個黨員都須盡力,而我能做的就是照顧好我的“老爹們”,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作為紅水中心敬老院的負責人,他親自帶領敬老院的工作人員種糧食、搞養殖、學寫字、唱紅河......打破了單純依靠政府模式,創造出了“依靠自身發展,不給政府添亂”的脫貧新思路。如今的紅水中心敬老院已由最初只供養的2位老人發展到涉及6個鄉鎮的29位老人。

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陽的光輝,一份愛足以體現社會的溫暖。愛心慰問是美好的情感,更是博大的胸襟。愛,因為關愛而圣潔;心,因為感恩而永恒。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獻愛心,收獲希望。王國安諸多的善舉,不僅讓人們感受到了關懷和溫暖,更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遞了社會正能量,吸引了更多的社會愛心人士參與到愛心活動中來。他所做的這一切都銘刻著他太多的記憶,點亮心中的燈塔,也折射出這位農家子弟扎根于紅水這塊土地的閃光足跡。(金樹棟)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