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下午,第22屆“蘭洽會”張掖市招商引資項目簽約儀式在甘肅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共簽約項目206項、簽約資金 655.6億元。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多明、省政協副主席李沛文出席并見證簽約。市委書記毛生武致辭,市委副書記、市長黃澤元主持,市上領導康清、錢英文、王方太、趙學忠、王剛及市委、市政府、市政協秘書長出席簽約儀式。
毛生武在致辭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與會領導和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向他們長期以來對張掖發展給予的關心、支持和幫助表示衷心感謝。他說,站在“十三五”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按照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省委把牢“一條紅線”、貫徹“四個全面”、抓好“五個最大”的工作部署,確立了“堅定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圍繞‘四二’部署,實施‘六六’戰略,加快建設幸福美好金張掖”的總體思路,提出在創新發展中建設絲綢之路西部國家創新型城市,在協調發展中建設河西走廊經濟區樞紐城市,在綠色發展中建設生態文明先行區,在開放發展中建設向西開放重要門戶,在共享發展中率先在全省實現全面小康目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結構不斷優化、轉型步伐加快、活力顯著增強、質量持續提高的良好態勢。
毛生武指出,張掖水土光熱資源豐富、農業生產條件優越,是我國最大的玉米制種基地和重要的糧食作物、瓜果蔬菜生產基地,先后被確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全國糧改飼試點市和全省現代畜牧業全產業鏈試點市。我們堅持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大力實施玉米制種、肉牛、蔬菜、牧草“四個百萬”工程,培育壯大玉米種子、金張掖夏菜、畜禽養殖三大優勢主導產業和馬鈴薯、中藥材、食用菌、林果等區域特色產業,推動農產品、農業技術、農業人才開拓中亞大市場,傳統農業大市正在向現代農業強市轉變。
毛生武指出,張掖礦產資源富集,農產品產量高、品質好、加工潛力大,是全國12個重點找礦區、全省七大農產品加工循環經濟基地和重要的新能源基地之一。我們堅持以生態、循環為基本方向,以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為主要突破口,大力發展以糧油、果蔬、馬鈴薯、畜產品、中藥材、食用菌精深加工和酒類釀造為重點的綠色有機食品加工產業群,加快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和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構建“一特兩新”地方工業體系,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
毛生武指出,張掖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也是全國體育產業聯系點、全省旅游文化體育醫養融合發展示范區。我們以“大景區”建設為支撐,以“智慧旅游”為引領,以品牌賽事活動為平臺,精心打造“地貌景觀大觀園、暑天休閑度假城、絲綢之路古城邦、戶外運動體驗區、西路軍魂傳承地”五張名片,已建成4A級旅游景區15家,游客接待量去年突破1500萬人次,今年前六個月接近900萬人次,連續多年保持“井噴式”增長態勢,西北區域性游客集散中心、國際特色休閑度假名城、絲綢之路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效應日益凸顯。
毛生武指出,張掖地理位置“居中四向”,是西北重要的立體交通樞紐,也是我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西煤東運、西菜東運、西糧東調的戰略通道。我們搶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把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領域,以“6873”交通突破行動、“6363”水利保障行動和“寬帶中國”示范城市建設等為基本支撐,加快交通、水利、電力、信息等方面重大項目建設,城鄉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
毛生武指出,張掖發展環境寬松,是全國首批15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之一。我們把創新驅動和深化改革作為根本動力,以“雙創”城市示范為主要載體,全面落實“黃金19條”扶持政策,全力打造無門檻、低成本的創新創業平臺,努力讓一切創新創業的源泉充分涌流、活力競相迸發,已建成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省級創業孵化園、眾創空間等各類“雙創”平臺31個,上半年全市新增市場主體和注冊資金分別增長46.7%和42.5%。我們擁有創新創業方面全省乃至全國最優惠的政策,創新創業的熱潮正在張掖大地上蓬勃興起。
毛生武表示,張掖將秉持“一切以發展為先、一切為企業服務”的理念,積極為項目建設提供最優質、最高效、最便捷的服務,確保項目早日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市、縣區代表團全體成員及海爾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華西能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大集團、浙江杭州頤高集團、新疆廣匯液化天然氣發展有限公司、三一重型能源裝備有限公司、國家電投五凌電力有限公司、甘肅亞盛集團等103家投資開發企業的負責人參加簽約儀式。
新華社甘肅分社、人民日報社甘肅分社、經濟日報駐甘記者站、農民日報駐甘記者站、中國新聞社甘肅分社、中國日報駐甘記者站、央廣駐甘記者站、甘肅日報、甘肅電視臺、甘肅經濟日報、蘭州日報、蘭州電視臺等中央、省、市新聞媒體記者對本次活動進行報道。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