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焦點人物

陳華:在文字間抒發情懷 于實干中踐行初心

時間:2020-05-21 20:38:59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雨婷點擊:

宕昌縣車拉鄉吊堡子村,一個盤踞山頂的貧困村,蜿蜒曲折的盤山路成為接通山上山下的唯一通道。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卻因了中科院蘭州分院駐村幫扶工作隊長、第一書記陳華的駐村幫扶機緣,在《學習強國》《旗幟網》等高端媒介上頻頻“亮相”,名噪全縣。在文字間抒發情懷,于實干中踐行初心,陳華用自己的真幫實扶、赤誠情懷,書寫了一名第一書記的精彩奮斗篇章。

吊堡子村位于車拉鄉南片地區,自然條件差,交通不便。全村有4個村民小組,237戶,109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3戶,622人。

2017年,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派幫扶工作隊入駐吊堡子村,充分發揮科技資源優勢,培育產業,真幫實扶,在脫貧攻堅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2019年5月,由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選派,機關黨建與監察審計處業務主管陳華拿起“接力棒”,擔任吊堡子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

任職以來,陳華走訪群眾,調查研究,探尋吊堡子村貧窮的原因,立足村情實際,確立了“三位一體”的幫扶工作思路,融合推進“黨建引領”“科技扶貧”“教育扶貧”,發揮好駐村幫扶工作隊“六大員”職責。

陳華介紹,駐村以后,他發現制約群眾生活困難的深層次原因是思想貧困,中科院蘭州分院幫扶工作隊將幫扶重點放在幫助加強黨支部建設,提升基層組織力上,通過創設“一月一課,集中送學”主題學習活動,在理論宣講上做功課,打造“引領聚力,移風易俗”“你家有大事,我愿盡份力”等載體,聚焦“3+1”后續沖刺清零行動,“5+1”專項提升行動等重點工作,在文明實踐上下功夫,學做互促,凝心聚力,提振士氣,引領群眾激發內生動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為了對接農村黨員學習需求,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陳華發揮自己機關黨建工作經驗豐富的優勢,為吊堡子村黨員量身設計了“一月一課,集中送學”主題學習活動,他緊扣農村生產生活、立足群眾利益講黨課,聚焦群眾所思所盼,緊盯百姓煩心事操心事,將黨建工作融入農家事務,送到田間地頭,做進群眾心坎。他把書面的、高深的黨建理論轉換為老百姓聽得懂的大白話、日常語,讓農村黨建工作產生溫度感和親近感。

2019年8月以來,陳華倡導開展“引領聚力,移風易俗”專項整治行動,充分發揮“巾幗家美積分超市”作用,組織開展家庭衛生整治,扮靚庭院,改善人居環境。開展移風易俗,向陳舊習俗革命、向文明生活進軍,引領村民不斷強化“除陋習、樹新風”意識。

2019年12月,陳華又開啟“你家有大事,我愿盡份力”主題實踐活動,在村民婚喪嫁娶及家中發生重大變故或突發情況等重大事情時,由村“兩委”、鄉包村干部、駐村幫扶工作隊、黨員及公益性崗位人員發揮作用,引導群眾樹立睦鄰友好、互助互幫的清風正氣。

由于陳華在理論宣講和文明實踐方面的不懈努力,吊堡子村被確定為宕昌縣“基層宣講面對面”示范點,相關工作得到省委宣講團專家的認可。

這一切,離不開陳華日復一日的堅持學思踐悟。在過去一年時間中,他結合扶貧工作撰寫了60余篇文章,發表于《學習強國》《旗幟網》《甘肅日報》《甘肅省扶貧網》《甘肅黨建》及隴南市、宕昌縣地方媒體平臺,工作類信息及每日感悟隨筆累計17萬余字,平均下來,每天近500字。

針對群眾增收致富門路少的困難和問題,陳華和村兩委商議,利用村辦合作社發展養殖業,帶動貧困戶。車拉鄉德天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吊堡子村村辦合作社,入駐車拉鄉扶貧產業園,新建養殖圈舍 4座600平方米。2019年11月,投放黑安格斯牛90頭,預計2020年12月可出欄。

為了解決養殖飼料問題,陳華落實中科院蘭州分院科技扶貧工作,推廣飼用甜高粱種植50余畝,致力完善產業鏈,助力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

“飼用甜高粱一切種植成本由蘭州分院幫貧困戶承擔,收割后由車拉鄉養殖合作社按300元/噸收購,每畝地產量在4—5噸之間,可收入1200元到1500元,既為貧困戶增加了收入,也為合作社提供了營養價值高的青飼料,一舉兩得。”村民付韓德說。

馬志德是車拉鄉吊堡子村村主任,負責村辦合作社工作。他說: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對我們合作社支持力度很大,陳書記在幫扶工作的銜接落實上很用心,經常來我們合作社了解情況,幫助我們解決實際難題。”

“產業扶貧是根本,今年,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計劃為德天養殖合作社捐贈價值10萬元的生產設備,提升合作社運營水平,完善飼用甜高粱自產自銷產業鏈,降低生產成本,提供帶貧能力,助力產業扶貧。”陳華說。

在做好產業發展工作的同時,陳華和村“兩委”班子認真落實全鄉人居環境大提升工作部署,扎實開展拆危治亂行動,拆除危舊房屋312間,拆除殘垣斷壁630多米,為五保戶修繕房屋12間,為獨居老人新建房屋3間。并廣泛開展全域無垃圾創建活動,打造美麗鄉村和衛生鄉村。

做好教育扶貧工作是陳華幫扶工作的又一愛心之舉。陳華經常會抽出時間到當地學校走一走,轉一轉,與老師們交談,與學生們連心,為學校發展和學生成長提一些建議。他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積極協調社會愛心人士,對接大山內外,用心落實“扶貧必扶智”要求。  

車拉九年制學校教師申遠清說:“陳書記聯系廈門朗星公司為我們學校捐贈了價值5萬元的燈具,還積極組織了征文活動,使孩子們更加愛上了寫作,樹立起了學習的信心。”

座落于吊堡子村山腳下的好地坪小學有學生近百人,教學條件不足,陳華協調民建蘭州市委企業委為學校捐贈價值2萬元學習用品。聯系甘肅驕陽圖書發行公司為吊堡子村中小學生捐贈價值8000元閱讀、寫作類書籍。春節后返崗時,陳華又為好地坪小學帶來募集的醫用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這一件件凝聚了愛心、傾注了赤誠的幫扶,讓大山里的貧困學子受到更多社會愛心人士關注,給孩子們帶來了關愛和溫暖。

“陳叔叔為我們山區兒童提供了很多幫助,為我們捐贈學習用品等,并請專家為我們留守兒童進行講座。”車拉鄉好地坪小學五年級學生馬愛霞說。

車拉鄉好地坪小學校長楊纏東告訴筆者:“陳書記十分關注教育事業,曾多次來學校與學生交流,了解辦學條件,協調社會愛心人士為學校捐贈物品,給了我們很大幫助。”

“俗話說,種下一棵樹的最佳時間,一個是10年前,一個是當下。習近平總書記說‘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在做好脫貧攻堅日常工作的同時,我把關注的目光投向山區貧困學子,希望通過點滴努力,為點燃孩子們的求學夢想、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作出應有努力和貢獻。”陳華說。

陳華心里裝著群眾,用心用情把工作做實做細,得到群眾的支持和理解。面對面與老百姓交流算賬,一對一為貧困戶制定脫貧措施,在吊堡子村的山路上、巷道口、地埂邊、農家院、炕頭上,到處都有他忙碌的身影。說起陳華,大家如數家珍。

村民馬劉生昌說:“種甜高粱、講黨課、為學生們捐書,聯系大夫為群眾體檢,免費送化肥,過年時慰問米面油。”

“對群眾非常關心,給我們種了甜高粱,對群眾這是最好的行動。社員們出門打工,都是莊稼漢人,歲數大了出不了門,種甜高粱可以增加一些收入。還有發放肥料,春天是春天的肥料,夏季的時候是二銨,是生長的肥料。”村民付貴昌說。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陳華扎根貧困農村,用真心,換真情,扶真貧,在脫貧攻堅的奮斗征程中留下了勇毅奔跑的美麗身姿。

車拉鄉黨委書記岳玉鵬介紹:“陳華同志去年5月份到我們車拉鄉吊堡子村開展幫扶工作以來,植根基層,深入群眾一線,為村上的脫貧攻堅做了非常大的努力,也使我們村上的脫貧攻堅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他所做的工作得到了我們鄉黨委鄉政府和全鄉鄉村兩級干部以及其他駐村幫扶工作隊一致好評和認可。”(劉治學 后孝賢)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