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終,又到了逼婚的季節,想起過年回家七大姑八大姨“有對象了嗎”的發問,各位單身的小伙伴有沒有很抓狂?于是,有的人開始琢磨臨時找個伴兒,那么各類征婚網站便成了不錯的選擇。
不過,法官要給這些人澆一盆涼水,網絡征婚務必要擦亮眼睛,也許你看上的是別人的好,人家盯上的卻是你的錢包。《法制日報》記者從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獲悉,2013年至今,南通市兩級法院共審結網絡征婚交友類106件,占網絡詐騙犯罪案件的33.76%,涉案金額1000余萬元,已成網絡詐騙案件中的主要類型。
冒充白領騙得8名女友66萬
2012年初,王某終于在婚戀網站上覓得如意郎君,為了記錄自己和男友的幸福生活,她開始在網站論壇上直播戀愛的經歷。然而一年后,她和一個叫劉雯的網友在互動中發現,兩人的男友竟是同一個人。
故事還要從2011年元旦講起,那時30歲的王某在母親的催促下,在一家婚戀網站上進行了注冊。第二天,就有十幾位男士在網上和王某打招呼,可王某都沒看上。直到2011年底,網站上有位名叫許某的男子引起了王某的注意。
許某的個人信息顯示他一直未婚,比王某大一歲,有房有車是高級白領,并且月薪過萬。兩人聯系后不久便見了面。為表明交往誠心,許某主動將自己的房產證、銀行存折、尚未承兌的匯票單據拿到了王某面前。兩人交往后,王某沉浸在甜蜜的愛情中。可就在2012年元旦,許某突然沒了音訊。
一個星期后,許某出現了。眼前的許某憔悴了許多,許某說自己商場受挫,不想連累王某,便提出分手的要求。見男友對自己有情有義,王某很感動。王某主動拿出自己的存款9萬元,之后又向朋友借了1萬元交給許某。而許某則動情承諾,他會盡快將這筆錢歸還,兩人結婚后,他還會把房子過戶給王某。
在這個過程中,王某都把自己幸福的感覺記錄下來發到網上。不過,有一個名叫劉雯的女孩對王某的帖子額外留意。幾次聊天后,王某和劉雯發現兩人的男友都叫許某。最初,王某以為同名同姓只是巧合,直到劉雯告訴她,許某第一次見面就把房本、存折、尚未承兌的匯票拿給自己看時,王某才確定兩人的男友真是同一個人。
這時王某才想起許某向自己借的那10萬元,而許某也用同樣的方法從劉雯那里借走3萬元。經過一番商量,王某和劉雯一起走進公安局報案。很快,許某被抓獲。讓王某和劉雯感到驚訝的是,許某其實已有家室,其欺騙的女友并不僅僅是她們兩人,許某還用甜言蜜語同時讓8位女性掉進了溫柔的陷阱,而他從這8位女友身上共騙走66萬元。最終,許某因犯詐騙罪被啟東市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追繳剩余贓款歸還給被害人,并處罰金20萬元。
冒充豪門千金男子被騙百余萬
除了男子冒充“高富帥”進行征婚詐騙,還有一些女子,也在網上冒充“白富美”以征婚的名義進行詐騙。
2012年,小伙張某通過交友網站認識了女子杜某。張某直言家里是做生意的,來錢比較容易,自己原先在政府機構上班,后來停薪留職與家人一起做生意。而杜某則告訴張某,自己是千金小姐,平時開保時捷出入,老爸在香港開公司。事實上,杜某只是一名普通的無業離婚女子,還有不少外債。而張某卻對杜某杜撰的身份深信不疑。一天,張某發現杜某在聊天時情緒低落,追問原因。杜某告知,她的銀行卡正在升級,里面的錢取不出,但客戶急等著要錢,想先借6萬元。
張某心想,和杜某認識那么久了,女朋友有麻煩要借錢,作為一個男人,不好意思不幫忙。接著,張某讓杜某別慌,并按照她提供的銀行卡號匯了6萬元現金。收到錢之后,杜某向張某保證,一個禮拜就還錢。然而一周之后,她根本沒有償還,“借”來的6萬元錢,一部分用來還債,一部分用來揮霍。
嘗到甜頭的杜某繼續行騙,其又編造幫助朋友付款、承兌匯票貼現、辦證、交罰款等各種理由實施詐騙,累計騙得123.22萬元。張某覺醒后,向警方報案。最終,杜某被江蘇省海門市人民法院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剝奪政治權利兩年,并處罰金50萬元。一審判決后,杜某不服,提起上訴。近日,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征婚者要認真核查對方身份
上述兩起案件,均是網絡征婚詐騙的典型案例。“網絡征婚詐騙犯罪分子之所以能屢屢得手,主要源于被害人警惕意識與法律意識的缺失。許多被害人在通過網絡結識詐騙分子后,貪圖對方較好的自身條件,急于確立感情關系,未經核實對方真實身份便將自身重要信息透露于對方,如銀行卡、身份證等重要私人信息,或者在騙子的花言巧語下,輕易就將錢款借出,使得詐騙分子的犯罪目的輕易達到。”第一起案件的承辦法官孫駕飛說。
孫駕飛告訴記者,在這個案子中,王某和劉雯等人正是被許某虛構的“優秀條件”所迷惑,進而受騙。此外,不少被害人擔心親戚朋友取笑自己,不愿意主動報案,使公安機關證據的收集渠道與破案線索大大減少,這在無形之中更加助長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該案8名被害人中幸好還有兩人及時選擇報案,不然許某可能仍逍遙法外。
第二起案件的二審審判長陳廣宇表示,婚戀類詐騙案件中,女性受害人多是有感情受挫經歷的,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犯罪嫌疑人先通過溫柔體貼等手段打動受害人,再以各種借口進行詐騙。而對于男性受害人,女性犯罪嫌疑人則多以漂亮容貌為掩護,借索要保證金、誠意金或彩禮等進行詐騙。
陳廣宇提醒,網絡征婚者要認真及時核實對方身份,在征婚對象以“做生意”、“家人生病”等理由借錢時,一定要認真調查真實情況,防止落入“圈套”;當被害人感覺可能已上當受騙時,應注意收集保存涉案證據,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主動協助警方調查,這樣可使被害人的損失減少至最低程度,又讓犯罪分子受到應有懲罰。(記者 馬超 通訊員 顧建兵 金成飛)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