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記者赴陜北佳縣調(diào)研,去縣委采訪負責領(lǐng)導時,一看到門臉兒吃了一驚,立刻想到兩個字:“寒磣”。走進院子轉(zhuǎn)一圈才發(fā)現(xiàn),何止 是門臉兒,這是個不折不扣的“窯洞縣委”。佳縣縣委各部門堅守在3排57孔窯洞中辦公,至今已有41年。(《人民日報》11月17日)
在 機關(guān)建豪華辦公樓、官員辦公室超標屢被曝光的情況下,佳縣縣委各部門堅守在“寒酸”的窯洞中辦公,無疑令人驚訝。報道中說,之前幾任縣委書記也曾有過蓋一 棟辦公樓的想法,但縣委班子斟酌再三,最后還是擱置了蓋新樓的動議,決定把有限的財力花在“刀刃”上。以前縣中學的教師們也在破舊的老窯洞里辦公,為改善 學校教學條件,縣委縣政府從并不鼓囊的“錢包”里擠出900萬元,為縣中學新建了22層的綜合樓。
不過,報道中提到的佳縣縣委另一個情況,或許比縣委在窯洞辦公更值得關(guān)注,那就是佳縣縣委大院的“開門辦公”。在縣委,記者偶遇一位村民,他說“進縣委大門沒人擋咱,也不看啥證件,摸著門就找著辦事的人了”,覺得“就像串門走親戚,讓咱農(nóng)民感覺很親切”。
事 實上,所有地方除特殊部門以外的公共機關(guān),都應像佳縣縣委這樣,群眾前來辦事進大門沒人擋,“摸著門就找著辦事的人”。但現(xiàn)實中,這樣的理想狀態(tài)并不多 見。不少地方的機關(guān)單位,門口都是警衛(wèi)森嚴,前來辦事的群眾門難進、事難辦。媒體曾報道,一位記者到長三角某地叫“新市民中心”的政府大樓采訪,出示介紹 信、身份證、記者證、駕駛證、工作證,不行;主動要求填寫會客登記表,不行;請求保安致電被訪者確認,被拒……最終苦等半個多小時,直到被訪單位人員下樓 “帶人”。然后是層層刷卡:進門刷卡、乘電梯刷卡……還有的地方,建了新辦公樓不掛牌,讓公眾根本摸不著門。
要說的是,縣委或其他機關(guān)是 否“開門辦公”,與辦公場所是否簡陋并沒有必然對應關(guān)系。漂亮的大樓也可能開門辦公,“窯洞縣委”也可能警衛(wèi)森嚴。深圳報社記者黎勇曾在臺北做試驗發(fā)現(xiàn), 當?shù)卮蟛糠值氖姓䴔C關(guān),都可以隨意進去借用洗手間。媒體也報道近幾年在南方一些城市,政府大院主動拆除了圍墻,建設(shè)“透明政府”。當然,“透明政府”不只 是簡單地開門辦公、不設(shè)門崗,但很顯然,機關(guān)摒棄“衙門”作風,對民眾開門辦公,是打造“透明政府”、建設(shè)現(xiàn)代政治的第一步。也只有這樣,政府與群眾也才 能關(guān)系融洽,形成良性互動。
甘公網(wǎng)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